近一周以来,资阳地区的天空总被乌云笼罩——强对流天气与雷雨天气接连登场,雷电裹挟着短时强降雨频繁“到访”。资阳市气象台数据显示,这轮天气过程中,近期多发短时强降水,且伴有雷暴大风天气,具有雨势急、雷电密的特点,给市民出行和居家安全带来不小挑战。面对多变的天气,掌握科学的防护方法,才能为自己和家人筑起安全屏障。
户外遇雷暴:这些“雷区”千万避开
“今天下雨的时候没有打雷都还好,前两天,刚走到路口就听到雷声,手里的雨伞都不敢举太高了。”24日上午,在雁江区万达广场处避雨的市民王女士说。雷暴天气里,户外每一个细节都可能藏着风险。
出行时尽量别带金属物件——雨伞的金属骨架、钥匙串、手表这些随身物品,就像“引雷小天线”,容易吸引雷电;在户外接打电话时,尽量远离空旷地带和电塔,大树等较高物体,避免被雷击的风险。
选避雨的地方更要留心。大树、电线杆、路边的广告牌千万别靠近,这些东西高过周围建筑,就像“站在高处的靶子”,雷电最容易找上它们;要是在山上或楼顶,得赶紧往低洼处走,越高的地方越容易“被雷电盯上”。铁栅栏、金属门、铁路轨道这些“硬家伙”也得离远点,雷电一旦击中附近,电流会顺着金属“跑”很远,哪怕没直接被劈中也可能触电。
要是在河边、鱼塘边遇到打雷,得像“赶时间”一样往屋里跑。水是电的“好搭档”,雷电劈到水里,危险会像水波一样往四周扩散,哪怕站在岸边也不安全。实在来不及躲进屋子,就先蹲下,把脚并在一起,别大步跑——这样能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风险,等雷声小了再找安全地方。
居家防雷电:这些“细节”不能忽略
雷暴天气里,紧闭的门窗不是“万能盾牌”,一些被忽略的细节可能让危险“钻空子”。
先把门窗关严实,既能挡雨,也能防止“球形雷”——那种像火球一样的雷电——飘进屋里。要是屋顶漏雨,得赶紧用盆接住水,别让地面太湿,潮湿的地板就像“导电毯”,万一有漏电很容易扩散。
打雷可以玩手机,但是不要在空旷的户外玩手机,也不要在窗户边玩手机。手机主要是靠电磁波接收和发射信号,强度很弱并且不导电,所以手机本身并不引雷。一般情况下玩手机没问题,但是如果在野外、大树下或山上,人成了制高点,玩手机就会增加被雷击的几率。
雷电可能顺着线路“溜”进家里。最稳妥的是把电视、冰箱、空调的插头都拔下来,特别是老房子,线路老化更要注意,别心疼“重新插电麻烦”,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洗澡也得“忍一忍”。金属水管看着结实,其实可能“藏”着电——雷电击中屋顶,电流可能顺着下水管传到自来水管里。哪怕是新小区,也别冒险在打雷时冲澡,等雷声彻底停了再洗也不迟。
近一周的雷暴天气虽让人警惕,但只要记牢这些防护要点——户外避开“高、尖、金属”,居家管好“电、水、线路”,就能在多变的天气里把风险降到最低。毕竟,平安度过每一场雷雨,才是对夏天最好的应对。
吴筱汐 实习记者 唐朕
来源:资阳观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