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瑞信证券到北京证券:17 年股权更迭背后,8 年亏损与 14.99% 外资持股比例的市场争议
历时近一年的股权出售案尘埃落定,瑞信证券完成更名与股权变更,
北京证券
重现江湖,其背后是
17
年的发展起伏与多重数据争议。
股权变更落地迎来国资成控股股东
7月23日,方正证券(601901.SH)发布公告,瑞信证券已于当日完成股权变动的工商变更登记,方正证券不再持有其股权,同时瑞信证券正式更名为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 “北京证券”)。这一变动标志着历时近一年的股权出售案画上句号,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 “北京国资公司”)成为北京证券的第一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直接持股比例达 85.01%;原控股股东瑞银集团的持股比例降至 14.99%,退为第二大股东。
图片来源:方正证券公告
在此次股权变更正式落地前的7月21日,方正证券、瑞银集团与北京国资公司签订补充协议,对卖方责任进行了细化约束,如 “股权交割前产生的业务的潜在索赔,索赔时限设定为交割后5年,责任上限为交易对价的75%”。这意味着,瑞信证券此前业务可能存在的潜在索赔风险,仍需由方正证券和瑞银集团承担。
17年发展起伏业绩多有波动
回溯瑞信证券的历程,其诞生于2008年10月24日,由瑞士信贷银行与方正证券共同发起设立,初期名为 “瑞信方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8亿元,双方持股比例分别为33.30%、66.70%,2021年6月更名为 “瑞信证券”。然而,受资本金稀缺、国内市场竞争力等因素影响,瑞信证券的发展并不顺遂。
从历年年度报告来看,2009年至2024年,瑞信证券总资产始终未超过10亿元,其中有 8 年处于亏损状态,其余多数年份净利润不超过0.15亿元。2021 年是其业绩最佳年份,营业收入4.97亿元,净利润0.45亿元,投行业务贡献显著,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243.77%,当年还完成了华康股份IPO(发行规模 15.04 亿元)及顺丰控股200亿非公开发行等项目。
控股权几经变动 收购案终尘埃落定
2020 年至 2022 年,瑞士信贷银行曾试图提升对瑞信证券的控制权,先是增资至持股 51%,2021 年 6 月完成更名,后计划收购方正证券股权实现全资控股,但因 2022 年自身出现流动性危机而作罢。同年,瑞信证券营收大幅下滑,净亏损 2.54 亿元。
2023年3月,瑞士联邦政府宣布瑞士信贷银行将被瑞银集团收购;2024年5月,瑞银集团吸收合并瑞士信贷银行,继承了瑞信证券51%股权及相应权利义务。2024年6月24日,方正证券、瑞银集团与北京国资公司签订三方协议,北京国资公司以9135万美元(约6.505亿元人民币)收购瑞银集团持有的36.01%股权,以1.24亿美元(约8.85亿元人民币)收购方正证券持有的49%股权。2025年3月12日,证监会核准北京国资公司成为瑞信证券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对其受让85.01%股权无异议。
近年持续亏损 员工数量收缩
在近三年股东变更期间,瑞信证券持续亏损,2024年营业收入0.57亿元,同比下降63.81%,净亏损1.62亿元,已是连续第三年亏损,投行业务和利息净收入分别为0.15亿元和0.2亿元。员工数量也呈收缩态势,从2021年底的237名(投行业务人员68名)降至2024年底的103名(投行业务人员29名)。
各方表态不一“北京证券”再引关注
对于此次变动,各方均有表态。北京国资公司曾在公众号发文称,与瑞银集团有近 20 年紧密合作,本次收购是合作的进一步延伸,也是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求的具体举措。方正证券表示,出售股权是为盘活资产、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瑞银中国区总裁胡知鸷称这是 “瑞银与瑞信在中国整合之路上的重要里程碑”,瑞银亚太区总裁及财富管理全球联席总裁康瑞博则表示,亚太区是瑞银战略核心,中国是重要市场,此次交易优化了其在华平台战略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因 “一参一控” 规定,瑞银集团选择保留瑞银证券(2024 年营收 10.47 亿元,约为瑞信证券同期的 10 倍)而放弃瑞信证券。且瑞银证券的前身是 1993 年成立的 “老” 北京证券,因经营困难,在瑞银集团参与下于 2006 年底重组成瑞银证券,2025 年瑞银集团从北京国资手中收购其 33% 股权,实现 100% 控股,使其成为外资独资券商。如今瑞信证券更名为北京证券,意味着时隔近二十年,“北京证券” 再度出现。
目前,北京地方国资体系参控股的券商已扩容至北京证券、首创证券、第一创业证券、金融街证券(原名 “恒泰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五家。在证券业竞争加剧、并购重组热潮下,新北京证券能否扭亏为盈、把握机遇,备受关注。
(提醒:内容来自经济观察报、北晚在线、界面新闻。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尾声:
“ 瑞信证券的更名与易主,是证券行业发展中的一个缩影,北京证券的“重现”既承载着历史记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其未来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关注「财鲸眼」,做复杂市场的清醒者!
声明:关于内容准确性的补充说明
内容核实承诺:「财鲸眼」致力于提供客观、准确的内容,但不排除因信息更新滞后、数据来源差异或理解偏差导致内容存在瑕疵。
读者反馈通道:若您发现文章中存在数据错误、事实性偏差或逻辑争议,可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及时调整:
1、邮箱:caijingyan66@163.com 邮件中注明修改内容。
2、后台留言:请在文章底部点击“发私信”并提供具体指正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