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底,四川泸州的两位老人花9.48元网购了“鸡枞菌种”,10天左右就种出了店家口中的“鸡枞菌”。而当他们食用这些菌子后,却因食物中毒紧急入院。经对比,两人食用的竟是毒蘑菇“大青褶伞”。
然而,店家客服却坚持菌种是可食用蘑菇,在多次交涉下,店家也仅是退款且拒绝承担两位老人的医疗费用,称最多赔偿200元。
目前,该订单显示“商品已失效”,涉事店铺的注册地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7月22日,当地相关部门表示,此店铺的法人称,自己并不知晓店内在卖“鸡枞菌种”。这让当事人子女认为维权颇为困难。
虽然该事件中涉事店铺的“鸡枞菌种”已下架,但多个网购平台仍有大量店铺在继续出售,销售量为数十单到上万单不等。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员李小林表示,目前全国尚未发放鸡枞菌种生产许可证,网上自称“鸡枞菌种”的都是假货。
![]()
(图片来源:网购平台截图)
夏季是野生菌生长旺季
也是误食毒蘑菇的高发期
网上鉴别毒蘑菇的方法靠谱吗?
万一误食中毒了怎么办?
往下看,掌握救命知识点
![]()
蘑菇中毒的危害有多大?
常见的蘑菇中毒类型可分为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光敏皮炎型 7种。中毒事件中,胃肠炎型和神经精神型最为常见,而急性肝损害型和横纹肌溶解型是主要致死类型。
一旦中毒,轻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及视力模糊、精神亢奋、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溶血、肝脏和肾脏损害,甚至死亡。
![]()
(图片来源:央视一套)
在误食毒蘑菇案例中,致命鹅膏较为典型。致命鹅膏俗称“白毒伞”,最大特征是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靴(菌托),其误食致死率高达75%。
![]()
这些鉴毒方法不靠谱!
毒蘑菇色彩艳丽,色彩普通的蘑菇就可以吃?❌
蘑菇的颜色和蘑菇的毒性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蘑菇的颜色是由蘑菇表皮细胞的色素而非毒素决定的,但毒素是我们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所以此方法不可信。如致命鹅膏,外表看起来朴实,但其含有耐高温的鹅膏肽类毒素,毒性强度超过毒鼠强!食用后会引起急性肝损伤,所以千万不可“以色取菇”。
![]()
(图片来源:云南疾控)
毒蘑菇高温处理之后也可以食用?❌
高温蒸煮确实可以去除一些特定物种的毒性。比如现在很火的见手青,如果没有做熟,人类误食会引起致幻,做熟则是一道美味佳肴。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如一些鹅膏类蘑菇,毒素成分非常稳定,即便高温蒸煮也无法破坏其毒素,煮熟后人类食用还是会中毒的,所以这种方法也不可取。
虫子能吃的蘑菇,人一定能吃?❌
毒蘑菇是指人类或畜类、禽类食用后产生中毒反应。虫子食用后是否中毒,与人类是否会中毒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在野外采集芥黄鹅膏时,可以发现虫子能在里面活蹦乱跳,但若人类误食则会引起致命损伤。
与大蒜、银器共煮,变色就是有毒?❌
毒蘑菇中的毒素多为生物碱,不会与银发生化学反应。此类方法不能用来检测毒素。
固定采摘点安全?❌
毒蘑菇孢子可通过风雨、动物传播至新区域,往年安全地带也有可能出现剧毒品种。
毒蘑菇晒干后无毒?❌
晒干后,毒蛋白活性反而增强3-5倍。
毒蘑菇一定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
不少毒蘑菇受伤后既不分泌乳汁也不变色,而部分食用菌,如松乳菇、红汁乳菇掰开后会流出乳汁。
![]()
(图片来源:央视一套)
远离毒蘑菇,牢记三个“不”:
不采:不要随意自行采摘不认识的野生菌;不买:对路边小摊上出售的来路不明的菌类,不要购买、制作和食用;不吃:尽量不食用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菌。
![]()
万一误食毒蘑菇怎么办?
·尽快就医
蘑菇中毒的潜伏期较短,一旦食用后出现不适,无论症状轻重,都应尽快就医。
·及时催吐
![]()
(图片来源:央视一套)
如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以免引起窒息。
·保留样本
保留中毒人员食用的野生蘑菇样本,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警惕“假愈期”
急性肝损害型蘑菇中毒在临床上存在“假愈期”,即患者在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期过后,虽自我感觉已“康复”,但此时体内或许出现了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若救治不及时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
毒蘑菇知多少
我国蘑菇中毒发病集中在每年6~10月份,全年均有发生。西南地区和华中地区是我国毒蘑菇中毒的重灾区,其次为华南、华东地区,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最少。
以下为全国各地区常见毒蘑菇图谱,以供参考。
·西南地区
![]()
![]()
![]()
![]()
![]()
![]()
![]()
![]()
![]()
![]()
![]()
![]()
·华中地区及华东地区
![]()
![]()
![]()
![]()
![]()
![]()
·华南地区
![]()
![]()
·华北地区
![]()
![]()
![]()
·东北地区
![]()
·西北地区
![]()
![]()
(图片来源:各省市疾控中心及网络)
菌类虽美味
健康最重要
在此提醒大家
切勿自行采食野生菌
食用后如出现胃肠道不适、精神症状
请立即就医
编辑 | 桑艺曼(实习)
责编 | 赵宁宁
主编 | 杨公元
监审 | 杨 巍
来源|农视网综合封面新闻视频号、央视一套、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科普信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