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给一个参加产品训练营的同学做完职业咨询后,我们聊了些其他的话题。
他问了我一个问题:现在如果不上班,我还有别的出路么?
我想了一下回答说,成为「互联网个体户」。
但仔细一想,这个回答并不好,因为我没有给他具体解决方案,而只是一个方向。
所以,我只能用自己的经历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是怎么成为一名互联网个体户的。
老读者知道,19 年我从大厂离职后就再也没上过班,只工作不上班就是我的常态。
因此,我没有假期、没有领导、没有KPI、没有上下班打卡。
我现在的主要工作可以分成这么几大块,自媒体、社群、企业咨询、线下产品训练营。
先说自媒体。
我有两个公众号在保持更新,你们看的这个是主号,还有一个小号叫「二叉叨」。
对于这部分工作的准备其实很简单,内容素材。
我之前也说过,我的写作素材一般来自三个渠道,读书、实践、聊人。
比如你们今天看到的这篇,其实就来源于我和参加过训练营同学的对聊,更多是聊完后的总结和延伸思考。
包括我之前分享过的一些工作上的案例分享,其实大多数是源于给企业提供产品咨询的实践总结。
读书就不用多说了,当我不知道写什么时,只要拿起一本书看上半个小时,马上就会有几个备选主题。
其实,我花在自媒体写文章这件事上的时间占比并不高,一篇 2000 字的文章我基本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写完并改完。
但我为写一篇文章的准备时间可能是半天甚至一天,我每天的绝对工作时间可能只需要两三小时就够了,这属于高效产出的时间段。
除了工作之外,为了写作做的准备可能就分布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去一个地方旅游、路过一家网红店、看到一个生活细节、观察一个社会现象,这些都会让我产生思考。
哪怕是我玩个游戏、逛个展、被人坑了一把、或者是看一部电影和剧,都会从中得到一些启发,这些内容你们在我过去的文章中应该都看到过。
进一步,这些就会转化为写作素材,然后还能为做产品提供启发,从而分享给你们。
所以我才说,生活处处皆产品,要想做好产品,就得从生活中去吸收灵感。
这些动作并不是我成了自媒体后才开始做的,也不是我通过自媒体赚钱后才开始做的,而是在很多年前就开始做了,甚至在没有任何反馈和激励的情况下就开始做了。
再说社群。
你们经常看我在文章里说星球,其实星球就是我们的社群,全称叫「唐韧的产品星球」。
这是一个为互联网产品经理建立的学习型社群,2017 年创立至今已经第 8 年了。
简单理解,星球就是我公众号的一个会员服务,加入的读者能获得一些额外权益,比如单独向我提问咨询、阅读只在星球发布的内容、参加线下聚会等。
我除了在公众号写文章,也在星球里写文章,现在每周至少一到两篇,内容以产品实践方法和产品经理成长为主。
同时,我也会把我这边了解到的一些最新信息发布在星球里,算是互联网资讯前哨站。
同样,写作的时间占比并不多,更多是为了这些输出而做的准备。收集信息、整理分析、结构化输出。
然后是企业咨询。
准确说,我提供的是产品顾问服务,帮助企业去做产品建设和团队治理。
再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帮他们找问题、定方案、搭建或重组团队,也包括轻模式带团队。
这些企业之所以找到我基本是源于对我的信任,而这种信任基本来自于他们的负责人也是我的读者,常年阅读文章建立了这种信任。
之前我也说过,自媒体可以成为我们个人的名片,这种名片能极大降低信任门槛,提高成交效率。
但问题来了,这些找我的企业可能不是我的擅长行业和领域,怎么办?
也简单,我需要快速补课。
我有一套快速深入了解一个行业领域的方法,也有一套分析洞察一个不熟悉的产品的方法,这些我都在线下训练营中会交付给参加的同学。
为此,真正为这些企业提供服务的时间可能每周也就两三个小时,但为此准备的时间可能需要两三天甚至更久。
最后是线下产品训练营。
这是我从前年就开始重点做的一件事情,逻辑很简单,把我前面提到的做产品的方法和从企业咨询获得的实践经验形成体系化的思维和认知交付给其他产品经理。
目标也很简单,帮助他们加速成长。
因为我知道,决定一个产品经理上限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思维和认知,我要做的就是帮他们少走弯路。
要知道,每个人的职业保质期是有限的,关键年限内如果得不到突破,后面就比较难。
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个普遍问题,很多人愿意付出高额的时间成本去学习提升,但不愿意付出一点金钱成本。
说得直白点,很多人宁愿花半年甚至更久时间去自我探索苦思冥想,也不愿花钱参加一天我的训练营来找找方法。
相比起来,在职业保质期内,时间成本其实比金钱成本的代价更高。
这个认知背后的逻辑很清晰,时间是回不去的,你不可能再有一个二十多岁,但金钱是可以赚回来的。
这里就产生一个分水岭,有人用时间去省钱,有人花钱去省时间。
很多年前我是前者,但体验过这种效率上的差别后,我成了坚定的后者。
我的训练营有一个特点,就是内容会随着每一期参加同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化,更多是在讲授的过程中针对不同人的需求做一些调整。
我是觉得自己有点工作狂属性,因为工作会让我产生愉悦感和成就感,因为我现在是农耕模式,并非工厂模式。
所谓农耕模式,就是下地干活就有收成,不干也没人盯着你。
所谓工厂模式,就是只要上班进厂就有人推着你走,干活划水都有人给你发工资。
这两种模式我都经历过,不过我更喜欢农耕模式。
看完全面的内容或许你也明白了,我是先开始写作分享,然后做了自媒体。
因为自媒体建立了个人名片获得了信任,所以开设了社群。
因为内容获得专业认可,然后有企业找我合作。然后,我把这些经验和方法转变为训练营,去服务更多的人。
这,就是我的互联网个体户逻辑。
我知道,我的路径是不可复制的,但我的方法你们可以借鉴,然后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不思考,就没有机会,不行动,就没有变化。
虽然现在努力这个词已经变得很廉价,但对普通人来说依旧是一个好用的策略。
努力是很累的,但不努力可能更累。
其实我也不希望一味只工作,不生活,所以现在我会强迫自己放假、强迫自己玩游戏、强迫自己出去旅游、强迫自己刷剧看电影。
看似凡尔赛,就是我常态。
只工作,不上班,成为新时代的互联网个体户。
················· 唐韧出品 ·················
安可时刻
之前我发过一条朋友圈:
每天喝8杯水、每小时起身走动一下、每周至少运动3次、每月至少读一本书、每个季度旅行一次、每半年完成一件大事、每年都能留下人生回忆,这样的人生就已经很幸福了。
所以,找到自己的路,打造自己的模式,把自己做成产品,建设自己的人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