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这样:每天早上睁眼先摸手机,手指在“新股中签查询”按钮上磨出茧子,APP刷到发烫,结果提示“未中签”比大姨妈还准时?今天悍高集团扔出5万个中签号,朋友圈立马炸了——有人晒截图配文“祖坟冒青烟,十年老股民终于开张”,有人骂骂咧咧“又是机构的游戏,散户就是陪跑的”,还有人蹲在评论区问“这股能涨到100块吗?我要卖了给儿子买房”。
别急着羡慕晒中签的,也别跟着骂机构“吃相难看”。今天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这5万个中签号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A股打新这事儿,早就不是你以为的“中了就能躺赚”了。
![]()
一、5万个号:多还是少?本质是“分母游戏”
先搞明白一个问题:5万个中签号,到底算不算多?
悍高集团这次发了多少股?招股书里写着,网上发行数量约2520万股,每个中签号能买500股,50413个号×500股=2520.65万股,刚好把网上发行的额度分光。也就是说,这5万个号就是网上散户能分到的“全部蛋糕”。
那中签率呢?悍高网上有效申购户数约1286万户,中签率=5.04万个号÷1286万户≈0.39%。啥概念?对比一下:今年上半年A股新股平均网上中签率0.04%,悍高是平均水平的10倍。听起来好像“中奖概率变高了”,但你再看看另一个数据:2015年大牛市时,新股中签率普遍0.01%,那时候中一签比中彩票还难;2023年破发潮后,很多新股中签率涨到0.5%以上,甚至有股中签率冲到1.2%——不是机构突然“良心发现”,是散户不敢打新了,分母变小了,概率自然高了。
举个例子:以前打新像1000个人抢1个包子,现在包子还是1个,但只剩10个人抢,你说概率能不高吗?但问题来了:现在的包子,可能是馊的。
二、中签的都是谁?别被“散户狂欢”骗了
朋友圈晒中签的,清一色是散户头像配着“感谢主力”“今晚加鸡腿”。但你以为这5万个号真的全到散户手里了?太天真。
A股打新有个“潜规则”:网上发行的股票,表面上是“散户专场”,但机构总能通过“战略配售”“网下打新”提前“截胡”。比如悍高这次,网上发了2520万股,网下可能发了更多——网下配售对象都是机构、基金、大户,他们的中签率是散户的几十倍。举个公开数据:去年某科技股网上中签率0.03%,网下机构中签率10%,等于机构用100万本金,能中到散户1000万本金才能中的签。
更狠的是“弃购”。散户中了签,一看是小盘股、行业不行,或者怕破发,直接点“弃购”;机构呢?规则规定“网下配售不得弃购”,所以他们必须掏钱买。但你以为机构傻吗?他们早就通过“跟投”“绿鞋机制”把风险转嫁出去了。比如某新股上市破发,机构亏了5000万,但通过“保荐费”“承销费”早就赚了2亿,等于拿散户的钱玩“左手倒右手”。
所以这次悍高5万个号,可能2万个被散户弃购,剩下3万个里,一半是“拖拉机账户”(一个人控制多个账户打新),真正“纯散户”能拿到1万个就不错了。那些晒截图的,要么是真·天选之子,要么是机构雇来“托”——毕竟散户越疯狂,股价越容易被炒高,机构才能高位套现。
三、打新:从“中彩票”到“中飞刀”,散户到底在赌什么?
十年前的A股打新,是真·“躺赚”。2015年那波牛市,新股上市必涨44%,连续10个涨停板都是家常便饭。那时候散户见面第一句是“中了吗”,比问“吃了吗”还积极。我邻居王大爷,2016年中了一签某银行股,上市后连板到20块,赚了10万,直接给孙子买了钢琴,逢人就说“打新比炒股靠谱”。
但2021年之后,风向变了。注册制一来,新股从“审核制”的“精挑细选”变成“注册制”的“批量上市”,质量断崖式下跌。2023年全年,A股有120只新股破发,最惨的某股上市首日跌36%,中一签亏1.2万,散户哭着说“这哪是中签,是中了一刀”。
现在散户打新,心态早就扭曲了:明知可能破发,还是忍不住点“申购”。为啥?赌。就像买彩票,明知道中不了,还是想“万一中了呢”;中了签,明知道可能破发,还是想“万一涨到100呢”。这种心态,被机构拿捏得死死的——他们就怕你不赌,你越赌,他们越能“割韭菜”。
悍高集团是干嘛的?招股书里写着“家居五金制造商”,通俗点说:给橱柜、衣柜做铰链、拉篮、滑轨。这行业听起来挺实在,但竞争激烈得很。你去淘宝搜“橱柜铰链”,9.9包邮一大把,悍高的产品毛利率只有28%,比同行欧派家居低15个百分点。更要命的是,2024年净利润同比跌了12%,营收增速从20%掉到8%——业绩在下滑,却赶着上市,你猜是为了啥?
有散户说“管它业绩好不好,只要上市能涨就行”。但别忘了,2024年上市的家居股里,有3只首日破发,其中某股跌了22%,中一签亏8000。悍高这次发行价28.5元,市盈率22倍,比同行平均市盈率高10%——定价本身就偏高,上市后拿什么涨?靠散户“击鼓传花”吗?
四、A股打新的“三大骗局”,你中招了吗?
骗局一:“中签率低=股票好”。很多散户觉得“中签率越低,说明抢的人越多,股票越值钱”。错!中签率低可能是机构“故意锁仓”,比如某新股网上只发1000股,中签率0.001%,散户以为是“黄金股”,结果上市就破发——机构早就通过网下配售拿了90%的股,故意制造“稀缺感”骗散户接盘。
骗局二:“次新股必涨”。以前次新股靠“流通盘小”“无套牢盘”被游资炒作,但现在注册制下,新股上市第一天就能全流通,游资根本不敢拉。去年某次新股上市首日换手率90%,第二天直接跌停,游资割肉跑路,留下散户在山顶吹风。
骗局三:“打新是‘无风险收益’”。2019年之前,A股新股确实“零破发”,但那是因为“审核制”下,证监会帮你“筛选”了一遍,垃圾股上不了市;现在注册制,“带病上市”的股越来越多,比如某股上市前被曝“财务造假”,照样发行,散户中了签等于“踩雷”。
五、散户醒醒:打新不是“彩票”,是“专业活”
别再每天刷APP等中签了,与其把时间浪费在“碰运气”上,不如花5分钟看看这三个问题:
这公司是干嘛的?悍高做家居五金,属于“地产后周期”行业,现在房地产销售数据还在跌,它的产品卖给谁?如果行业不行,业绩撑不住,股价怎么涨?
发行价贵不贵?对比同行市盈率、市净率,悍高22倍市盈率,同行平均18倍,明显定价偏高。如果上市后跌到20倍市盈率,股价就得跌到25块,中一签倒亏1750元。
最近有没有破发?翻一下最近3个月同行业新股,比如某家居股上市跌15%,某五金股跌8%,悍高破发的概率至少50%,你能承受这个风险吗?
如果三个问题有一个答不上来,就别打新。A股早就不是“闭着眼睛赚钱”的年代了,机构用“大数据”“算法”割韭菜,散户再靠“运气”“迷信”炒股,只能被割得更惨。
最后说句大实话:今天悍高集团5万个中签号,本质上是A股打新生态的一个缩影——机构拿着镰刀,散户举着韭菜,中间隔着一层“看似公平”的规则。你晒的中签截图,可能是机构设的局;你骂的“不公”,可能是自己没搞懂游戏规则。
下次打新前,先问问自己:你是来投资的,还是来赌博的?如果是后者,建议直接去买彩票,至少两块钱能买个“希望”;如果是前者,先把公司的招股书读三遍,比每天刷APP等中签靠谱一万倍。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