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7月,鄂豫边界的红11军第31师成立,下辖相当于团级单位的四个大队。倪志亮是其中一个大队的队长,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的王树声是大队党代表。虽说一时的职位不算什么,但还是能说明一时情况的。
![]()
倪志亮贫农出身,读过7年书,在旧军队当过兵,是黄埔五期毕业,1926年10月入的党,参加过广州起义。很多人说倪志亮的资历比徐帅还老,这话对也不对,因为鄂豫皖部分历史,倪志亮确实比徐帅知道的多及详细。
倪志亮还是公认的鄂豫皖根据地和川陕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红四方面军转战四川后,倪志亮是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兼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单论军事地位的话,只有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等几个人比得过他。倪志亮跟李先念在同个师搭档过,一个是师长、一个是政委。
可是倪志亮在55年授衔仅得到了个中将军衔,很多人都疑惑他是犯了什么错误吗。这样想其实也没错,但从表面看发现不出什么。我军在建国初期的几次授衔,主要看两方面,一是资历,二是功绩。资历是“先天”,功绩是“后天”。而功绩的多寡,一看个人能力,二看人生际遇。显然倪中将的人生际遇不是很好,受到了看不见、摸不着的限制。
抗战开始,倪中将是八路军129师参谋长,徐帅是129师副师长。129师成立初期的两个旅,都是红四方面军的原班底,385旅是红4军,386旅是红31军。因此,把倪中将放到129师做参谋长,不算重用,只是说让他干原来的工作。而且他做这个参谋长,主要是用他过去的威望和资历。
![]()
我们仔细观察倪中将长征后的资历,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到达陕北后,他就再没有真正掌握过兵权打过仗了。他担任过晋冀豫军区司令,可是这个军区实际是129师后方司令部,晋冀豫军区只是个别称。
没干多久,倪中将就被调到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学习两年后进入军委任职副局长。解放战争时期,他做过辽北军区司令、吉江军区司令、嫩南军区司令、嫩江军区司令、西满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主要是人才难得,没别的合适位置好安置,战争局势稳定后又马上调离,去了军校)。这些都是协助主力部队、为主力部队输血的地方军区。
这些任职不代表他在东北“带过兵”,我们现在提到其在东北的贡献,大都是讲他当学校校长,培养了大批军政人才;而不是讲他打了什么胜仗、参加了什么战役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至于他作为解放齐齐哈尔总指挥一事,乏善可陈、不值一提,谁做这个总指挥都一样能轻松打下。
建国后,倪中将成为少有的将军大使,同样也成为少有的后来没继续做外交工作的将军。倪志亮是从鄂豫皖打出来的老牌军事战将,结果长期脱离战场、没有指挥作战。问题到底出在哪?
![]()
长征时期,倪志亮“有幸”参加过张国焘主持的一场秘密会议,参加人员有陈昌浩、周纯全、何畏、李特、黄超。秘密会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总之就是关于“同根生的自相残杀”。既然是秘密会议,为什么会有人知道呢?
那是因为红四方面军三过雪山草地后来到陕北,中央对其南下决议和行动进行了一系列清算批判,有与会人员把事说了出来。这次会议有多重要,我们可以从康生、王明回国后,路过新疆时,将李特、黄超逮捕后,审查时专门提到这次会议看出。
![]()
参加这场会议的人员,之后都受到明里暗里的排斥、压制,有的被处死(黄超、李特),有的不知所踪、下落成谜(何畏),有的沦落到不敢回国、漂泊在外十余年(陈昌浩),有的被打发做些没做过的工作(倪中将、周纯全),张国焘就不用说了。当然他们其中有的是自作自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