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300岁的"海龟爷爷"在塑料垃圾中迷路,当寄居蟹只能以瓶盖为家——这个暑假,50余名青少年在鸬鸟镇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减塑之旅",在孩子们奇思妙想的“加工厂”里,给了废弃塑料瓶第二次生命。
![]()
科学探究:解密塑料的前世今生
塑料是什么?矿泉水瓶和养乐多瓶一样吗?孩子们带着疑问,以沉浸式科学实验开启环保启蒙:通过沉浮实验了解不同塑料的密度差异;并在专业指导下,安全演示燃烧实验,揭示不同塑料的化学成分;最后通过降解对比实验,直观认识了塑料的难以降解性与污染的长期性。“原来不是所有塑料都能‘消失’!”孩子们的惊叹里,藏着对科学的好奇,更有对塑料污染环境的担忧,"那些被随手丢弃的‘便利’,正在给地球戴上呼吸困难的口罩。“
科技赋能:走进低碳实验室
![]()
创意实践:变废为宝的无限可能
基础实践课上,孩子们用画笔将废弃PET瓶变成一个个艺术品,有夕阳下美好的未来城市、蓝色海洋,也有描述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海岛的画面。无塑挑战环节,大家学习用竹子制作风铃、桌垫等实用物品,探索塑料替代方案。孩子们笑着说:“这比塑料玩具好听多了!还不会污染环境!”“这个竹编盘我拿回家装零食,就不用塑料盘啦。”通过动手实践,相
![]()
![]()
自创减塑标语、走进社区宣讲、编排减塑情景剧,孩子们一步步将认知转化为行动,让“减塑”不再是抽象的口号。"少用一个袋,地球多一份微笑"、"重复使用购物袋,环保生活更可爱",孩子们用这些朗朗上口的标语向社区居民普及塑料危害,倡导减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累计影响社区居民200余人次。利用废纸板制作海底餐厅、海龟壳,用废弃塑料编织"渔网",孩子们完成环保情景剧《海龟爷爷回家路》的演绎,在趣味方式中深化与传递减塑理念。
![]()
![]()
![]()
![]()
杭州市生态文化协会秘书长李薇表示:“环保不是独奏,而是需要每个人加入的交响乐。孩子们用双手将环保理念揉进彩泥、编入画纸、拼成模型,让抽象的‘绿色’变成了可触摸的行动图景。我们希望用更多有趣的方式,让环保意识真正融入生活,从一时兴趣变成终身习惯。”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