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系1937年时任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通信主任邱荣辉同志回忆文章。邱荣辉同志福建长汀人,杨成武上将的老乡,后在河北终老。1993年去世。
1939年我在一团任通信主任,参加了雁宿崖、黄土岭战斗,亲身经历了击毙日军阿部规秀中将的全过程。
那天是11月7日,雁宿崖战斗后,我们一团经过一夜行军于拂晓到达寨头村。寨头离黄土岭有几华里路程。刚到达寨头,我一营就和敌人接上了火。刹那间,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
陈正湘团长立刻命令部队迅速抢占制高点。于是各连纷纷行动,一营也边打边往高地撤。八点钟,天才开始大亮。我和陈正湘团长还有团部的一个叫易良才的,来到西北一座山脚下的垭口附近。这座山和黄土岭遥遇相对。垭口处不知是什么年代垒就的一座寨围子。寨墙很宽,墙高二米左右,是用大石头垒成的,上面有斑斑驳驳的风蚀迹象。寨墙上覆盖着一层已腐烂的残枝碎叶。寨围子里还有几棵大树。到这里后,陈正湘团长马上登上寨墙,取下望远镜观察敌情。
一会,我们团各连联络的军号声响了起来,霎时山鸣谷应。号声告诉我们各连已经占领了制高点,将敌人压制在山脚下了。
正当陈正湘团长观察之际,天空传来飞机嗡嗡的马达声,敌机飞得很低,我数了一下,一共是四架。我从垭口处向敌阵地看去,只见两个拿太阳旗的日本兵在和飞机联系。不大工夫,一架飞机飞到我们头顶上了,它盘旋了一阵,先是一个俯冲,然后又飞了过来,扔下一串炸弹。
隆隆的爆炸声在我们周围响起来。我一看陈正湘团长还在若无其事地观察敌情,就迅速上去把他从寨墙上拽下来。他刚想说什么,又来了一架敌机,我赶紧把他拉到寨墙脚处,同时示意易良才也隐蔽到墙脚内。紧接着就响起一连串的爆炸声。
敌机飞走了,我们又转移到北面的山头。山头上有团机关人员和营的一个连。这是一座约五百米高的山头,上了山头我朝山下一看,只见敌人黑鸦鸦的一大片,有的匍匐在小山包上,有的正挖工事,有的在朝我方阵地射击。陈正湘团长命令将指挥所设在这座山头上。
大约下午三四点钟时,经反复的冲杀,敌人渐渐力不能支了。他们想突围撤离,但是都被我军堵了回来。渐渐地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黄土岭的一个小山包上,隐约可见有一座农家小院。那里有敌人来来往往,一会出现了四面太阳旗,开始同周围联络。
我和参谋们简单地讨论了一下,我们认为这是敌人的指挥所。我赶紧跑到陈正湘团长的面前向他报告。他也正用望远镜向那个方向观察呢,他说:“我已经看到了。”说完他又仔细观察了会,果断地把右手一挥,大声喊:“邱荣辉,去把炮兵叫来!”
![]()
我听到命令,扭身就往山下跑。分区迫击炮连就隐蔽在后山脚下,那时归一团指挥。路上遇到沟坎的地方我就爬,平缓的地方我就跑,一口气跑下了山。到山沟一看,见有几个同志隐蔽在一个石坎后面。我顾不上去找连长和其他干部,因为天色已近黄昏,冬天黑得快,一会就看不见了。我就喊:“炮兵同志们,发现敌人的指挥所啦!陈团长命令你们迅速上山接受任务。你们不要集合了,一个一个往后传,往山头上去,快点呀!”
隐蔽在石坎后的同志听到我喊,纷纷各自招呼其他同志。有一个战士马上扛起八二炮的炮筒子,迅速往山上跑,其他同志也都紧紧跟上。我没有休息,又气喘吁吁地返回山头。(笔者注:多么生动的战斗场面,多么英勇的八路军将士!)
炮兵连的同志还没到山头,团机关的同志就迎上去帮他们扛炮筒,扛炸药包。陈正湘团长召集炮兵连的干部,向他们指示出炮击的目标。他命令炮兵一定要消灭敌人的指挥所。
炮兵连的战士们活跃起来了,他们迅速地架好了炮,测准了距离。一切准备完毕,陈正湘团长下达了射击命令。随着一声“放”的口令,“咣咣咣咣”四发炮弹带着蓝色的烟尾,准确地朝敌人的指挥所飞去,顿时,小山包上和那个独立的农家小院出现了四团火光。(笔者注:此可为陈正湘指挥击毙阿部规秀的最有力证言。)
那时候迫击炮就是我们的重武器,是轻易不用的。我们的炮响,阵地上响起一片欢呼声。同志们从战壕里站起来,拍着手喊:“打得好,打得好。”日寇土兵见我们欢呼,也扭头向他们的指挥所看,有的沮丧地向后撤退。
我们的炮打了约十个连发,突然不响了。陈正湘团长一听炮停了,赶紧问:“怎么会事?”炮兵连的干部为难地说:“我们每门炮只有20发炮弹,现在已经打了10发,再打就只剩下空炮了。”这时,敌人阵地开始慌乱,尤其是敌人的指挥所人喊马嘶,火光闪闪,硝烟蔽天。陈正湘团长果断地说:“每门炮再打5发,战斗结束后,一定给你们补充足够的炮弹。”(笔者注:战场上级别较低的指战员,考虑自己的实际理所当然。高级指挥员的指挥观察能力和临场应变非常必要。)
炮声又响起来了,敌指挥所的整个目标都被我炮火覆盖了。我军四面阵地上的轻重机枪子弹向敌人的头上倾泻过去,像爆豆样响成一片。战斗一直打到天黑。
我记得那天很冷,我们打了一天没有吃饭,晚上饭抬到山上,很快结了冰,大家用刺刀截开冰疙瘩,一边吃一边笑谈白天的战斗,一会儿就吃完了。
那天风还特别大,半夜过后,陈正湘团长要写战斗笔记,这是他的老习惯了,每次战斗的情况他都随时记下来,以便总结经验教训。因为风大,马灯刚点亮就被吹灭了。我们几个同志围成一圈挡着风,还是不行。(笔者注:优秀的指挥习惯。)
这次迫击炮击毙日军阿部规秀中将,是当时没有想到的。黄上岭战斗两个月后,我们在敌伪的报纸上看到消息,才知道日军的“名将之花”在我迫击炮的呼啸声里“花落瓣碎”了。黄土岭战斗是我军历史上有名的战斗,我经历了炮击阿部的全过程,在陈正湘团长的亲自指挥下做了我应做的工作,至今想起来我还觉得十分光荣。
附,邱荣辉所云陈正湘记战斗笔记,在陈正湘的作战手记资料中得到交叉印证。
以下为陈正湘将军回忆录中所截取1939年11月7日战斗纪实:
(11月)7、8号,我一团由东北向上庄子以西南突击;团7日由西北向东南突击;三团及特务团7日由西南向东北突击,以达将敌全部包围歼灭于上庄子以西山沟之目的。战斗两日,给敌以重大杀伤,我获机枪2挺,步枪10余枝。因种种原因,致未取得全部胜利。(笔者注:意为没有全歼这股日军)
杨九坪迫击炮连在803阵地,我令该连四门炮第一次是打教场的独立家屋以南中间小山头,我发现敌几个挎战刀的军官用望远镜向我们观察;午后四五点钟又打了几炮。
8日15时许,为支援三连攻占孤石山支撑点,又令四发齐射,二连随炮弹爆炸声举攻占了该支撑点。敌因失了这一掩护阵地,引起一片混乱,当即像一群蜂似的,拼命向黄土岭突围。
特务团与逃过去的这股敌人又激战一场,后特务团向大安转移(特务团7日至8日16时,直坚持在黄上岭村里及两侧山头)。这两天炮打的百发百中,可惜炮弹太少,不然可大大杀伤敌人。
我一团指挥所及迫击炮连、三营从7日10时前进占803阵地(老乡叫它白脸坡),直到8日 16时许,敌突破黄土岭村后,我才抱着十分遗憾的心情下令东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