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首先,要保持一个高度的觉察力,其次,我们最好要去觉察那些最伟大的东西,比如说,大自然。那我们再来说第三点,创作的时候,我们要去保持一种玩的心态,减少沉重的心理包袱。当我们抱着“一定要创造一个好作品”,或者“这个事情我一定要做好”这种心态的时候,每做一个动作就审判对错,即使目标定得没有问题,每一次审判也有道理,但是它会阻碍我们自由地去伸展我们的创造力。
在这里,引用了王尔德的一句话,特别有意思,叫“有些事情过于重要,所以不能认真对待。”这句话很有意思,我再念一遍:有些事情过于重要,所以不能认真对待。创造力就是这种事情,你对自己约束得越死,你就越没有创造力。所以,创作的时候,我们得告诉我们自己,我们不是为了赢而玩的,我们就是为了玩而玩的,玩本身是有趣的。作者说,他有一次跟一个艺术家开会,这个人刚刚发布了一个非常成功的专辑,但是他害怕自己再也做不出更好的音乐了,所以就列出了各种不想再做音乐的理由。一个人想找不做事的理由,那总是有很多的。于是作者就撂下一句话,他说,没关系,你永远不要再创作音乐了,如果做音乐不能让你感到快乐,那就不做吧。
他一说完这句话,就发现对面这个音乐人的表情变了,因为这个音乐人意识到,创作还是能让他快乐的。不管他对结果多紧张、害怕,他还是非常享受创作的过程的。事实上,每一个取得成就的创作者,归根结底,都是对创作本身的这种喜爱,对浸润在创作之中的这种欢快感,超越了他的恐惧。
恐惧感,几乎是高觉察力的副产品。如果你天生是一个觉察力非常高的人,应该会特别懂这句话。作者说,高觉察力的人,是非常适合从事艺术创作的,但是,这样的人往往也是非常脆弱的。作者接触这个世界上公认的最优秀的歌手,发现很多人是没办法忍受听到自己的声音的,因为他们极其的敏感,又对自己极其的苛刻。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这类人,格外需要调整自己的情绪。“以玩的心态对待创作”这句话,对他们是尤为关键的提醒。
另外,我们极力去修正的那些所谓的错误、所谓的不完美,其实恰恰是能成就一件作品的,而且生活本就不是对错二分的。作者说,很多事情成功了,我们事后会给出很多理论分析,但其实事情为什么成功,不在我们能理解的范畴。因为艺术,乃至生活,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比如说,比萨斜塔在建筑学上是一个错误,建筑师在修复时进一步地加剧了这个错误。几百年过去了,如今它成为世界上游客最多的建筑之一。再比如,在日本的陶艺中有一种修复工程叫,金继,继是继续的继。就是当一个瓷器碎裂的时候,工匠就不再试图将它恢复到原始状态,而是使用金粉填补裂缝,从而凸显这个缺陷。这样做,可以漂亮地将人的注意力引到缺陷之处。缺陷不仅没有拖累瓷器,反而成为它的焦点。
你说一个事物有疤痕,好像是不好的,但是从另外一方面,疤痕记载着这个物件过去的经历,可以说,这条疤就是在讲述它的故事。况且,人性本身就是不完美的,缺陷就是人性的组成部分,但是生活的魅力就在于其中蕴含的人性。所以,无论是对待艺术还是生活,不要把绳子束得这么紧,要有一个玩的态度,有一个接受不完美的态度,这样做,就会给自己更大的空间,反而会有些新的东西冒出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