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多数人眼中,身高1米95、体重150公斤的男人应该是什么样子?
也许是橄榄球场上的猛将,或是健身房里的撸铁大哥。
但在新西兰的Jordaan Tuitama(毛利族Waikato Tainui、萨摩亚血统)身上,你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一面。
![]()
他是个热爱缝纫、常常泡在旧货店、穿着自己改造衣服的男人。
“我喜欢挑战大家对男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刻板印象。”他说。
从“买衣服”到“做衣服”
四年前,Jordaan开始接触缝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起初他只是出于对潮流和流行文化的兴趣,他喜欢穿搭,也热衷于逛二手店淘“酷”衣服。
慢慢地,他意识到,这个过程中看到的服装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大量质量不错的衣物被丢弃,最终进了垃圾填埋场。
“我得做点什么。”
他开始尝试旧衣改造,把回收来的衣服重新剪裁、缝制、设计,赋予它们第二次生命。
![]()
渐渐地,他把自己的作品分享到社交平台上,如今他的账号已经有了近2万粉丝。
“缝纫,不只是女孩的事”
缝纫很多时候常常被视为“女性化”的技能。
但对Jordaan来说,文化背景早已让他不受这种观念束缚。
![]()
在萨摩亚文化中,男人做饭、照顾孩子都很正常。
而毛利文化讲求“rangatiratanga(自我主权)”和“uara(价值观与信念)”,这些并不被限定为男性或女性的特质。
“缝纫让我感觉我可以把想法变成实物,这是一种自主、创造力和疗愈的过程。”
![]()
Jordaan说:“我可能看起来像个橄榄球运动员,但我更享受在缝纫店里选布料、买线买针的感觉。”
他的很多粉丝,都是被他打破性别刻板印象、坚持表达自我的态度所吸引。
给“问题少年”打开另一扇门
Jordaan白天的主职是一名青少年社工。
在工作之余,他还会给“问题少年”开设缝纫工作坊。
最初,一些年轻人对这个大块头的“穿搭怪哥”充满戒备,“他是谁?穿这么花,说什么缝纫?”
但当Jordaan向他们讲述如何把10纽币旧衣变成40纽币的时尚单品,这些少年眼睛开始亮了。
![]()
“你可以感受到那种mauri(生命能量)开始转变。
“有个孩子说:‘我可以做这个啊,我可以去修我妈的窗帘。’”
在缝纫过程中,他们开始愿意开口聊聊情绪、压力甚至家庭问题。
缝纫机的“哒哒哒”声,成了一种节奏、一种安全感、一种连接。
带一群猛男踩缝纫机
在Jordaan看来,缝纫的魅力远不止于“缝出衣服”。
“你完成后能拿到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可以送给别人,也可以珍藏。
“在这个过程中你收获的不只是手艺,还有专注、平静和自我表达的自由。”
![]()
他还加入了TVNZ新节目《Allgoods》,分享自己对“健康”的理解。
在第四集里,他带着一群男性一起做杯垫,在“缝缝补补”中讨论关于男性心理健康的话题。
“他们做得非常投入,认真挑选布料、细心裁剪。完成后,他们满脸都是‘我也能做到’的表情。”
![]()
Jordaan常常光顾惠灵顿的手工店,和店里的奶奶们交流缝纫技巧。
他说,那里是一个包容、温暖的社区,老奶奶们热情大方、乐于分享。
“她们其实和我们一样,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都希望和别人分享。”
“手工活”对心理健康的好处
Manukau理工学院高级讲师Jayne Jackson表示,手工艺可以成为强大的情绪疗愈工具。
![]()
她本人是一位拼布爱好者,也做过相关研究。
她发现,手工艺让人更有社交联系,有助于提升情绪、增加成就感。
做手工还能改善身体灵活度、提升专注力。
更重要的是,它适用于任何年龄层。
“很多人告诉我,缝纫让他们平静下来,让他们觉得自己‘还在掌控生活’。”
ref:https://www.1news.co.nz/2025/07/22/why-i-love-to-sew-mental-health-and-challenging-masculinity/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