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评审工作圆满落幕,海南师范大学学子在这场汇聚全国392所高校、4044支精英队伍、15309名师生的顶级赛事中表现亮眼。 他们凭借出色的创新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素养,最终斩获本科组全国总决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研究生组全国总决赛三等奖1项,为学校争得荣誉。更令人振奋的是,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荣获“最佳组织单位奖”,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不仅是对参赛师生智慧与汗水的肯定,更是海南师范大学近年来深耕教学科研、特别是以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为代表的相关院系在人工智能等前沿交叉领域厚积薄发、人才培养成效卓著的有力印证。
海南师范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前身可追溯到有300多年历史的琼台书院,是海南省第一所公办高校,一直深深扎根于琼州大地,致力于为地方发展培育高素质人才。人工智能的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就业市场正持续升温,展现出旺盛的需求和广阔的空间。海南师范大学紧扣海南自贸港建设对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的迫切需求,在此次大赛中,该校学子依据自贸港建设的实际场景,提出了富有创新性的技术方案,赢得了评委们的高度认可。这一表现,正是学校坚持应用导向、推动科教融合、鼓励创新实践的鲜活体现。
而在海师众多为此次佳绩奠定坚实基础的院系中,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无疑是其中的中流砥柱。该学院的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六十余载栉风沐雨,为社会培养了超过5000名优秀的物理、电子和自动化专业人才,桃李芬芳,遍布各行各业。深厚的积淀赋予了学院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目前,学院构建了层次分明、体系完整的学科专业布局,拥有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4个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在研究生教育领域,学院展现出强劲的综合实力与国际化视野。学院不仅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学术型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还设立了光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与物理学教育硕士学位授权点。值得一提的是,学院开设的自动化国际留学生专业,以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完善的培养体系,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子前来攻读深造。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卓越,更体现在其强大的科研平台与丰硕的科研成果上。学院拥有3个院士团队创新中心,搭建了高水平的产学研合作桥梁。其中,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共建的激光雷达观测站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子午工程”在低纬度地区唯一的激光雷达观测站。近十年来,这个独一无二的站点持续为国家航空、航天及空间科学研究贡献着宝贵的低纬度地区观测数据,成为学院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一张闪亮名片。这些高层次的平台不仅支撑着学院在前沿领域的探索,也为学生参与高水平科研实践、锻炼创新能力提供了绝佳的环境。
海南师范大学紧密对接海南自贸港建设对高新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通过完善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和“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育人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从扎实理论奠基到前沿科研实践、再到高水平竞赛历练的全面成长通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