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泰国旅游胜地芭堤雅发生一起外籍游客群殴事件。权威数据显示,2024年泰国接待外国旅客近4000万人次,东亚游客占比超30%。一次小型冲突,却引发中日韩三国社交网络舆论风暴。
身份错乱的芭堤雅群殴案
7月11日夜,泰国芭堤雅某餐厅内突然爆发打斗。现场多名男性赤裸上身,身上布满纹身,局面混乱。目击者拍摄的视频在TikTok等平台迅速传播,画面中频繁出现韩语谩骂声。餐厅女顾客试图劝阻未果,冲突瞬间升级。
泰国本地自媒体最初误报为“中国游客互殴”,短短数小时后,又有自媒体称是“中韩游客冲突”,理由仅为视频中出现的“西八”韩语脏话。社交网络热议不断,不同国家的网友纷纷加入讨论。韩国媒体迅速跟进,部分主流媒体发表报道,指称“有中国人冒充韩国人,在泰国打架败坏韩国形象”。舆论一时间高度紧张。
网络追踪发现,韩国一些门户网站和社区对这一说法表现出极高的情绪反应,指责“有人装韩国人抹黑韩国”。日媒与泰国舆论也卷入讨论,事件在日韩网络持续升温。
7月16日,泰国警方发布权威通告。警方调查显示,涉事4人全部为韩国籍,无中国游客参与。警方还详细说明,冲突源于同桌韩国游客因内部矛盾起争执,口角最终演变为肢体冲突。视频中的韩语咒骂和行为细节均属实,和中国游客无关。
针对事件,泰国警方以“公共场所斗殴”罪名对4人提起诉讼,并要求其向餐厅赔偿经济损失10万泰铢(约2.3万人民币,约合426万韩元)。
涉案人员支付赔偿金后被处以罚款并获释。警方在新闻发布会上再次重申身份调查结果,强调“全员为韩国游客”,以杜绝任何媒体炒作和舆论误导。
泰国警方多次澄清事实意在阻断外媒“甩锅”企图,避免身份混淆导致国际舆论发酵。警方此次行动也获得了泰国本地及国际媒体的普遍认可。
“冒充中国人”?历史阴影与案底再现
事件真相公布后,韩国媒体与网络民众态度发生急剧转变。一些韩媒与网友将矛头转向涉事人员,称之为“韩国之耻”。日媒和日本网友则对事件表现出明显的嘲讽和批评,加深了日韩之间的社交网络张力。
中国网友在各大平台积极评论,有人调侃“动作一看就不是中国人”,也有网友对韩媒栽赃行为表达愤怒。有评论认为,韩国人在海外冒用中国人名义干坏事并非首次,呼吁媒体和公众理性看待跨国舆论事件。
日韩网络互动频繁,日本网友以“又是韩国之耻”为标签讨论,泰国网友则更关注事件对本地旅游治安形象的影响。多国舆论交织,反映出东亚社会对民族形象与媒体责任的高度敏感。
2024年4月13日,泰国清迈泼水节期间,清迈警方曾抓获4人盗窃团伙。这一团伙专门在人流密集场所作案,目标为戴金链子的泰国老人。4人分工合作,2人负责转移视线,2人用钳子剪断金链。当场被路人发现报警,团伙成员分头逃窜。警方先后在现场及机场将4人全部控制。
经过调查,这4人均为韩国籍(朱斗满、申富国、洪呈福、李哲贤)。警方从其宾馆房间搜出韩国护照及赃物(金项链、金佛)。初步审讯中,团伙自称中国人,试图掩盖真实国籍。最终警方确认身份,案件成为泰国、日本等国旅游圈的警示案例。
该案在日本社交媒体被广泛传播。旅泰日本博主发布提醒,警告赴泰游客“泼水节期间警惕韩国盗窃团伙”,并点名不应轻信陌生人自述身份。此案与2025年芭堤雅事件被中日韩媒体反复联想,强化了对“冒充中国人”行为的警觉。
舆论操控、身份甩锅与媒体公信力
2025年芭堤雅打架事件与2024年清迈盗窃案共同反映了一个跨国社会问题:部分涉事者在海外一旦违法,往往试图冒充其他国籍或混淆身份。媒体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自媒体和主流媒体未加核查,容易被情绪和成见操控,形成“身份甩锅”“集体先入为主”的舆论漩涡。
韩国媒体在事件曝光初期迅速炒作“中国人装成韩国人在泰国打架”,引发本国舆论狂热,后被泰国警方权威通报“光速打脸”。
部分韩媒和韩国网友出现情绪性反转,对涉事同胞严厉批评,甚至将事件归类为“国家耻辱”。日韩网友则在网络空间展开激烈讨论,事件成为东亚舆论生态的缩影。
中国网友则对事件本身及其舆论走向保持高度关注,质疑韩媒的公信力和媒体操守。大量网友呼吁理性辨别信息,警惕跨国舆论环境中的“栽赃陷害”与身份混淆风险。
泰国警方在两起涉韩案中均展现出高度职业性。面对媒体炒作和舆论压力,多次公开明确案情,坚决杜绝身份混淆。
芭堤雅事件中,警方反复强调“肇事者全为韩国籍”,以防止事态进一步发酵。警方通报向社会传递出“事实为准”的职业精神,也为泰国旅游城市的国际形象保驾护航。
泰国官方还对涉案人员依法处理,要求经济赔偿,执行罚款并快速释放,展现出依法处置、维护旅游治安的能力。警方对外反复声明,意在防止2024年清迈盗窃案中“冒充中国人”事件重演,为国际社会提供透明、权威的案件信息。
东亚社会的身份焦虑与国际形象
韩国媒体与社会对“海外国民形象”表现出极高敏感度。芭堤雅事件中,韩国舆论从“愤怒中国人栽赃”到“韩国之耻”的急剧转变,体现出身份认同和民族形象的双重焦虑。日本网友在社交媒体的评论,也折射出日韩两国复杂的舆论博弈和历史心理。
中国社会则更关注韩媒的新闻道德与事实核查机制。网友普遍对“身份甩锅”现象不满,要求媒体对涉外新闻报道更为严谨。中日韩三国在舆论场的互动,形成一种复杂的互相监督与防范机制。
东亚社会对外形象高度在意,跨国事件容易引发身份争议和民族情绪。媒体在其中承担着舆论引导和事实核查的双重责任。泰国作为旅游大国,遭遇此类事件后频繁发声,意在稳定国际游客信心,维护本国旅游业利益。
参考资料: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2025-07-20 21:30:韩媒称“中国人伪装韩国人在泰国打架” 泰国警方确认涉事4人均为韩国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