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余杭瓶窑的千亩桃林硕果累累,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气息。2025余杭区大观山蜜桃农文旅公益推广季暨长三角生活派对自7月11日在瓶窑老街甜蜜启幕以来精彩不断。这场以“桃”为媒的盛会,不仅全方位展示了大观山蜜桃产业的发展成果,更串联起农文旅融合、公益慈善、区域协作、耕读文化传承的多元价值,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
![]()
![]()
![]()
![]()
7月11日晚,瓶窑老街被五彩灯光和欢乐人群装点得格外热闹,2025余杭区大观山蜜桃农文旅公益推广季暨长三角生活派对启幕仪式在此盛大举行。从蜜桃音乐嘉年华的激情摇滚,到蜜桃共富市集的烟火气息;从第二届古城厨娘桃花鸡烹饪大赛的美食盛宴,到余杭区十佳蜜桃评比的品质角逐,每项活动都为乡村带来了人气与活力。其中作为本次活动核心载体的蜜桃共富市集,以“夜间消费+在地特色”为突破口,59个摊位涵盖大观山蜜桃、瓶窑乡味、特色美食等多元品类,吸引周边居民、城区乃至长三角周边城市游客专程打卡,累计客流量达5万余人次。据统计,为期5天的市集实现销售额45万元,其中大观山蜜桃及衍生产品占比超60%。夜间消费的集中爆发,不仅让闲置的乡村夜晚资源“活”起来,更带动了交通、住宿等关联产业增收,形成“市集热—人流聚—消费涨”的良性循环,为乡村夜经济注入持久动力。
![]()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温州洞头的β-葡聚糖大米与“集屿臻鲜”海产也在蜜桃共富市集的摊位上并肩陈列,并凭借独特的品质与风味成为市集里的“人气新星”。这种“本地平台+外地好物”的协作模式,既丰富了蜜桃市集的商品矩阵,也为游客带来了一站式购买各地特色的便利,同时外地的优质产品也为余杭的消费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形成1+1>2的区域协同效应。这种跨越地域的携手,不仅让“缩小区域差距”从抽象的政策话语变成市集里的“实景画卷”,也让共同富裕从理念转为具体实践。借助本次市集的“甜蜜流量”,β-葡聚糖大米与“集屿臻鲜”海产在5天里收获了超高人气,这份“山海之味”不仅征服了现场消费者,更悄悄走进了无数家庭的日常餐桌。同时两地也将持续探索“订单农业”“电商联动”等更深次的合作模式,让山海协作从“临时展销”升级为“长效共赢”。
![]()
活动期间,余杭区慈善总会为余杭区蜜桃行业协会授牌“慈善共富基地”,搭建起“产业发展反哺公益、公益力量助推产业”的双向通道。杭州利富豪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杭州五星铝业有限公司等16家爱心企业捐赠的善款将用于蜜桃品种改良和品牌提升,助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这种“公益+产业”的模式,既装满了产业发展的“钱袋子”,也充盈了民生福祉的“心窝子”,生动诠释了“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富裕,更是精神富足”的内涵,为农文旅活动赋予了更深远的社会价值。
![]()
本次活动的另一大特色亮点,便是借助大观山蜜桃进校园为耕读文化传承搭建了“从知到行”的实践平台,从而开启了一场农耕文明与现代教育的温柔对话。对生长在数字时代的年轻一代而言,课堂外的农耕启蒙打破了“书本知识”和“土地实践”的割裂,让大观山蜜桃从时令水果升华为承载着农耕文化的符号,也为耕读文化的传承开辟了一条扎根现实、直抵心灵的路径。当年轻人的心中种下对土地的敬畏、对劳动的尊重和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沉睡的农耕智慧与人文精神也将在当代教育的苏醒、生长。
![]()
“收官”从来不是终点。这场以“桃”为媒的盛会,落幕的是一个月的热闹,延续的是一条“产业为基、文化为魂、公益为翼、协同赋能”的共富路径。从夜经济的繁荣到“三大差距”的悄然弥合此,从耕读文化的校园扎根到长三角资源的协同流动,我们相信,一颗颗小小的蜜桃正在将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紧密联合,未来,它们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带动更多人共享甜蜜生活,共创美好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