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
七叔,你觉得6年后上海的孩子读小学有没有可能租售同权,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在上海就彻底不买房了。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
第一,问问题的朋友已经彻底剥离了房地产的金融属性,哪怕是上海的房子也一样;
第二,如何保证用最低的成本换取最高的收益。
实际上租售同权已经在不少城市推行很久了。
比如广州是第一个试点租售同权的城市,2017年就开始了 , 2025年政策要求租赁备案年限(如天河区需满5年)、实际居住证明等,承租人子女可申请公办学位,但热门学区仍存在录取顺位劣势(租户排第三顺位)。
郑州,青岛,南京,深圳,武汉也已经在表面上做到同权,实际因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导致“同权”效果非常有限。
至于 上海,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凭租赁备案合同,理论上可享受子女就近入学资格,但实际入学顺位仍低于“人户一致”的购房者(即房产+上海户口优先)。
上海的入学排序劣势,比如热门学区(如交大附中周边)优先顺序为:购房+户口 > 购房无户口 > 租房+积分/户口。租房家庭即使有居住证120积分,也常被分流至普通学校。
实际上真的老卵的初小只有可能购房+户口的方式才有可能进,后面两种方式只是跟你开开玩笑的,你当真了,那就是认知匹配苦难了。
但是你没那么执着那种顶级初小,比如普通公办,或者直接去四大新城上学,租房那是轻轻松松的。
当然,这是现在的情况,如果按朋友的实际情况,小朋友要6年以后才能上学。
6年以后会变什么样,上海会不会租售同权?
我只能说有一样事情是确定,一定及肯定的,就是按现在的尿性发展,每年出生人口数量都会急剧下滑,6年后出生人口跌破700w都完全有可能。
更何况上海这种出生率极低的城市,所以上学越来越简单一定是大趋势。
这倒是让我想到一件事,前几天老夫的高中同学群里,有人发了一张图片,写的是今年杨浦区各所高中的录取分数。
分数意义不大,倒是有个现象挺有意思。
当年我考高中的时候,撇开复旦附中和交大附中这两所全市招生的顶级学校,区级市重点只有两所,但是现在区级市重点居然有四所。
过去几个普高全部划进了区重点高中的范畴。
然后我盘算了一下,今年参加中考的小朋友应该是09年出生的,当年出生人口1615万人,正处于出生人口攀升的阶段,直到16年的最高峰1786万人。
但是2024年的出生人口只有954万人,估计25年也就900万人左右吧,相比09年直接砍掉45%。
也就是说,再过个16年,现在的高中起码要关闭一半,基本上人均区重点,成绩在40%以上基本稳进市重点的水平,竞争压力比现在要轻太多了。
所以是不是一定要买房,忍受下跌的风险去上一个顶级初小,性价比是非常低的。
我甚至觉得以后只要智力水平正常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一本大学的水平,大学毕业就会有一大堆公司出高价请你去上班,参考这几年日本大学生的待遇。
详见《》这篇文章。
而且这些数据没有任何预判,都是既成事实确定性的东西。
站在我的立场,我是非常反对为了6年后孩子才上学,眼下就计划买房的。
撇开出生人口下滑,还有一个观点大家一定要牢记——
在眼下的中国,你千万不要做一个计划很长远的人,大概率会被坑得爹妈都不认识。
比如为了6年后给娃上学而买房,比如为了30年后退休去交个人养老金,比如以防万一自己或者家人需要用血而去献血等等。
让你做的时候,一定宣传得花好稻好,等真的到了那个时候需要落实了,不好意思,谁说的你去找谁。
这样的事情平时生活中是见了不要见了,政策的不确定性甚至超级甩尾让人们心有余悸。
所以我的建议是,你就老老实实踏踏实实过好现在的生活,到该这件事情的马上要开始了,再认真计划和执行都不急。
大家有没有意识到,现在割得就是那些自以为深谋远虑,高瞻远瞩的人的韭菜,跟炒股一个德行,你去搞价值投资,搞长线投资,等着亏钱吧你。
倒是那些炒短线,或者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小日子倒是过得不错。
毕竟,今天吃苦明天未必享乐,但是今天享乐今天就是享乐到了。
我是七叔,一个亏了钱,又爬起来的男人
这个人,有点风趣,也有点骚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