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当户对,是旧时联姻的一项普遍原则。在胶东历史上,望族间彼此通婚的例子不胜枚举。此前曾陆续介绍过若干,本文的话题也与此有关。这次要介绍的是清代宁海州地界的一桩婚事,其具体发生在西门里赵氏家族和泽上张氏家族之间。
清代的宁海州,即民国中前期的牟平县,其面积辽阔,后因区划调整而析为不同县市区。所谓“西门里”,即宁海州城(牟平城)之西门里,现属烟台市牟平区;“泽上”,即泽上村,现归乳山市午极镇管辖。换句话说,清代西门里赵氏与泽上张氏之间的通婚,并非跨县联姻(望族跨县联姻的案例也有不少,后续另论),但为了方便不熟悉上述历史的朋友进行阅读,本文标题中才加上“牟平”和“乳山”作为备注。
明清时期,西门里赵氏和泽上张氏在科举功名方面都人才辈出。其中,赵氏家族的代表有赵资(康熙丙戌进士)、赵中遴(康熙乙未进士)、赵仕(雍正甲辰进士)等;张氏家族的代表有张需讷(康熙己丑进士)、张崧(雍正丁未明通榜)等;此外两家各有相当数量的举人和贡生,总体都可谓宁海州的书香望族。
此次要介绍的这桩婚事,与上述提到的进士们也有所关联。根据记载,联姻中的男主人公名叫赵泰吉,系进士赵资的侄孙,进士赵中遴的堂侄;女主人公张氏则是进士张需讷的侄女。
除了旁系有进士的荣耀外,在直系方面,两人的祖父和父亲也都不是泛泛之辈。赵泰吉的祖父赵赓是副贡生出身,后考授知县;其父亲赵中栻有举人功名,后拣选知县。张氏的祖父张僴为廪生(秀才),父亲张需谘则是拔贡生。
根据记载,赵泰吉生于康熙己卯(三十八年,1699年)。如果按照“十八岁结婚”来推断(古人成家通常较早,十五六岁成婚也比较多见,而书香门第重视学业和礼仪,可能会稍晚一些),他迎娶张氏的时间可能是在康熙五十六年前后。
受家庭环境影响,赵泰吉走的也是“读书科考”之路。他先是取得拔贡生的资格,然后在顺天府参加乡试考取举人。根据记载,他具体是雍正乙卯举人(十三年,1735年),其时他的虚岁已经三十有七。
从科举档案信息记载来看,赵泰吉考取举人之际,其结发妻子张氏已经早逝,他又续娶了杨氏。不过,按照当时的惯例,赵泰吉依然将张氏的祖、父、叔及兄弟的功名情况填写在自己档案中。
之前,笔者通过查阅民国版《牟平县志》的记载,对泽上张氏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并未接触到详细族谱。此番借助对赵泰吉与张氏之间联姻的考证,也补充掌握了若干关于泽上张氏的信息,最直接的收获就是知晓了康熙己丑进士张需讷的兄弟情况。
根据记载,张需讷及其兄弟姓名的第二字皆为“需”,第三字皆带“言”旁,他们分别是张需譓(廪生)、张需訒(举人)、张需谦(廪生)、张需讷(进士)、张需詂(廪生)、张需调(廪生)以及赵泰吉的岳父张需谘(廪生)。按照传统称呼,因为张需谘的女儿嫁给赵泰吉,其余六兄弟也可谓是赵泰吉的叔伯丈人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