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捞鱼事件暴露生态保护困境
一件白T恤游客随手捞鱼的小事,竟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惨死青海湖。这个看似不经意的动作,直接暴露出咱们国家生态旅游保护的大问题。湟鱼可是青海湖生态系统的命根子,现在这状况,说明老百姓的环保意识还差得远呢。
湟鱼大名青海湖裸鲤,是青藏高原独有的宝贝鱼种。它们花了整整130万年才适应青海湖又咸又涩的水质,每年5到8月洄游产卵的景象,那叫一个壮观。早年间因为捕得太狠,湟鱼数量直接掉到不足1万吨。后来封湖养了20年,这才慢慢恢复到10万吨左右。要知道一条湟鱼得长8到10年才能生小鱼,游客随便一抓,说不定就把一条正要当妈妈的鱼给害了。
青海湖保护区公布的数据显示,最近三年抓到的破坏湟鱼案件就有47起。大部分被抓的人都跟这次这个游客一样,张嘴就说"不知道是保护动物"。现在景区里的警示牌都堆在入口那儿,湖边反而没几个显眼的。更夸张的是,整个保护区的巡护员和游客比例居然达到1:5000,这哪管得过来啊。
现在生态旅游火得不行,可保护措施完全跟不上趟。记得茶卡盐湖那边,游客乱扔鞋套把湖水都搞脏了。九寨沟开放后,总有人偷偷喂野生动物。这些事儿都说明,光指望游客自觉根本不行。人家日本琵琶湖搞了个生态体验馆,瑞士日内瓦湖的游船上都有专业环保讲解,这些好法子咱们真该学学。
按现在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对这种行为最高就罚5000块钱,根本起不到震慑作用。有专家提议像查酒驾那样,把故意伤害珍稀野生动物的行为写进刑法。保护区最近在试用人脸识别的智能监控系统,但这些高科技说到底都是治标不治本。
游客中心放的湟鱼纪录片根本没人看,发的保护手册转眼就被扔垃圾桶。有导游私下说,他们讲生态保护时,经常被游客催着赶下一个景点。这简直就是"对牛弹琴",再好的宣传也架不住没人听啊。
听说保护区打算搞个"生态体验官"的制度,让游客也参与巡湖工作。还有专家建议弄个旅游黑名单,把破坏生态的人记进征信系统。这些办法到底管不管用还不好说,但不变是真不行了。
青海湖现在一年要接待400多万游客,保护压力越来越大。旅游大巴的噪音吓跑候鸟,自拍杆戳坏湖边草甸,咱们是不是正在亲手毁掉这些美景?生态保护不能光靠罚款和标语,得让每个游客打心眼里懂得爱护自然。
保护区准备在抖音开账号,用短视频宣传保护知识。还有个环保组织搞了个AR技术,游客拿手机扫湖面就能看到虚拟的湟鱼群。这些新花样到底好不好使,等明年旅游旺季就知道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