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今夜无眠。
一纸公文落地,专班进场,娃哈哈这口煮了三十二年的老汤,终于被人揭开了盖子。很多人还没意识到,娃哈哈从来不是宗家的私产。
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持股46%,是第一大股东,也是根正苗红的国企。宗庆后留下的29.4%,只是第二大股东;剩下24.6%挂在职工持股会名下。
可偏偏是这家“正宫”国企,连续三年颗粒无收——2021到2023,零分红。
奇怪吗?2022年整个娃哈哈系净利润47亿元,而杭州国资控股的那家公司只分到区区1871万元,占总利润0.4%。
钱去哪儿了?被三把“暗渠”悄悄引走。
第一把暗渠:宏胜系,宗馥莉亲自掌舵。
桶装水出厂价2.44元/桶,娃哈哈集团必须按这个价格卖给宏胜系;一转手,宏胜系批发价7.52元/桶。每桶近5元差价,就这样堂而皇之流进注册在英属维京群岛的壳公司,杭州国资连水花都看不见。
第二把暗渠:宏振系,同样姓宗。
四十余家工厂、原料基地、物流仓,供应链的核心全在这里,利润自然也全在宗家碗里。
第三把暗渠:三捷系,杜建英的旧部。
过去参股宏胜、宏振吃分红;宗馥莉上台后,一口气关掉三捷系多家工厂,利润重新回流宏胜。
三条暗渠,一条比一条隐蔽,一条比一条汹涌。
于是出现荒诞一幕:
杭州国资委,堂堂第一大股东,三年分不到一分钱,却眼睁睁看着宗家海外信托规模冲到21亿美元。
更荒诞的是,关厂、转移订单、商标变更,常常不开股东会就拍板,事后才“通知”国资。说是股东,实则连小股东都不如——像极了日俄在旅顺开战,清政府只能围观,还不敢出声。
如今,靴子落地。
宗馥莉想一口吞下那46%国资股,却付不起对价;二房一纸诉状递到香港,逼宫之意昭然若揭——要卖可以,公开招标,别想暗箱。
若杭州方面顺势收回当年让渡给职工持股会的5%,国资即可持股51%,实现绝对控股。
到那一天,娃哈哈到底是宗家的娃哈哈,还是杭州的娃哈哈,答案就水落石出了。
海外21亿美元信托,究竟从何而来?三十年的品牌溢价,到底进了谁的口袋?
这些问题,不该只有杭州夜雨知道。
接下来,就看专班怎么梳,怎么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