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子华是军史上文武双全的能将,若不是建国后调到政府部门任职,55年很可能也会进入开国大将行列。红军时为加强对鄂豫皖根据地及红25军的指导,1934年6月,周公把程子华派到该军当参谋长,结果徐海东同志高风亮节,很欣赏程子华的军政才能,将军长职务直接让给程子华,鄂豫皖省委也审议通过了。
所以程子华、徐海东、吴焕先,就是红25军的“三巨头”,功劳很大。长征过程中吴焕先不幸牺牲,徐海东又重新出任军长、程子华改任政委,带领部队与陕北刘志丹同志领导的红军队伍会师。
红25军,比陕甘支队、也就是红一方面军早一个月到陕北。但此时还没有人能预估主力到达的时间,直到1935年10月初,由红25军和陕北红军合编的红十五军团,打赢了关键的劳山战役,才从缴获的国民党军电报中得知,红一方面军此前已到达甘肃武山一带。
大家都非常高兴。主力一到,意味着革命有希望了!会师后的红军队伍,力量自然会得到加强,可以继续在陕北生存下去。于是当即有人反应过来,红十五军团得赶紧出兵,去甘肃接应人困马乏的红一方面军。这个提法得到几乎所有人的支持,唯有时任军团政委的程子华没急着表态,若有所思。
随后他对大家说:这是非常好的消息。但电报日期是一个月前的,部队一直在转移,现在主力到哪个位置了,谁能确定呢?如果我们出兵迎接,不光很可能扑空,从甘肃来回还要一个多月时间,根据地有丢失的危险!我认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巩固劳山战役的成果,确保陕北根据地,这样红一方面军来了以后,大家才能真正立住脚。
程子华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冷静,他讲完后,包括朱理治、徐海东、刘志丹等同志,也开始倾向于程子华的建议,确实讲得有道理。最终经过研究,红十五军团没有大规模出动,留守根据地等待主力会师。1935年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到达吴起镇,11月初在甘泉县与红十五军团完成会师。
本来这只是个决策细节,事后也没多少人在意。但全面抗战时期延安搞整风,别有用心之人趁机提了出来,说当时大家都支持去甘肃迎接,只有程子华强烈反对,是“居心叵测”。其实这种说法根本不成立,红十五军团包含鄂豫皖老红25军及陕北当地红军,程子华相当于没有什么山头:别忘了,之前他是从哪里被派到鄂豫皖的?所以程子华怎么可能不拥护红一方面军呢?他非常盼望主力到来。
这件事给程子华造成很大困扰,尤其1942年延安开会时,程子华正在冀中军区工作,他得知消息却无法回去当面申辩,郁闷得厉害,成了一块心病。虽然上级最终没有深究,也未做出实质性处理,但程子华一直想找机会,向首长及同志们说明情况以正视听。
终于在1954年彭总主持的一次工作会议上,程子华出席,他详细讲述了当年红十五军团的决策过程,是有理有据、从大局出发的,并非“不欢迎”红一方面军。并且自己没有做决定,只是结合实际提出了建议,最终获得通过,完全符合组织程序。有人恶意污蔑自己,若要处分他愿意担责。
多数同志是相信程子华的,可事情还是没完全平息。到六、七十年代时,有人抓着这件事继续打压程子华,导致他的处境不佳。直到全国形势逐步好转、程子华也复出工作后,他仍然在晚年的回忆录中,着重解释1935年红十五军团的讨论及决策过程,可见这块心病,几乎是跟了程老半辈子。
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国际关系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