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爱发朋友圈的,没见过这么爱发的。
前几天,我刷视频的时候看到《极目新闻》在今年1月19日发过的这么一篇新闻报道,标题很有意思:
小伙一天发十几条朋友圈,女友受不了,提分手。
这位小伙姓陈,他是一个特别喜欢分享的人,属于那种大事、小事、天下事,事事都要发朋友圈的人。
吃了醉蟹,他一定要发条朋友圈“推荐给大家”。
秋天来了,拍一张夜色路边落叶图,配文“萧瑟的秋天。果然,自古逢秋悲寂寥啊!”
一张宠物猫睡觉图,配文:“展示了我的精神状态!”
小陈跟谈了三年的女友订婚,一口气连发五六条朋友圈。
女朋友看到后,很生气,直言:“要是再天天发朋友圈,这个婚,不结了!”
小伙觉得委屈,很想问女友,为啥讨厌他发朋友圈。
女友说的话,也是很多人的心声:“专注经营朋友圈,不如经营好自己的生活。”
是的,这就是很多人长期不发朋友圈的真正原因。
对于这类不发朋友圈的人,真的要恭喜你了!
因为你能从中获得相当多的好处,还能避开很多人际关系上的烦恼,活得更舒坦、更自在。
满足分享欲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风险
“为什么要做朋友圈这个产品?”
2016年的4月19日,微信朋友圈诞生四周年之际,《微信派》采访微信朋友圈产品开发团队时,问了这个问题。
团队成员Kink回答说:“微信除了流通聊天信息以外,还可以流通什么样的信息?我们是带着这样的初衷开始设计这个产品的。”
如果,我们把微信流通聊天信息,比作“私密房间”。
微信朋友圈,就是一个热闹广场。
广场上人多(我相信每个人的微信好友不是上百,就是上千),非常适合满足个人分享欲。
是人就有分享的欲望。这是人作为群居动物的本能。
因为,我们通过分享可以与他人建立联结,传递出“我愿意与你建立联系”的信号,从而满足自身的归属感需求。
但是,在我们满足这种归属感需求的同时,也存在潜在风险。
最大的潜在风险,莫过于遭受利益损失,生命受到威胁。
晒朋友圈被坏人盯上的例子,并不少见。
2020年4月3日,《菏泽网警》发文提醒说,“晒朋友圈当心被坏人盯上”。
文章中有提到,赣州警方在办理一起案件时发现,有骗子用他人在朋友圈发的自拍,伪装成自己的,然后去骗别人。
在网上甚至有人将朋友圈的生活照当成了商品出售。
只需要5元,就能买到“3000张照片,172个视频”的真人朋友圈素材。
所以,在你满足归属感需求的同时,也有可能给坏人可乘之机。
当你能够控制住自己的分享欲,开始长期不发朋友圈,自然也就降低了这种风险。
这是不是值得恭喜!
成年人的朋友圈并没有那么单纯
“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
人确实挺复杂的,尤其是成年人就更复杂了。
成年人发朋友圈,你晒自己的吃喝玩乐,可能别人会隔着手机屏幕,在你背后翻白眼,甚至在心里嘀咕一句,“有什么可炫的!”
你晒自己生活多艰辛,人生多不易,也不会有人来同情你。
当然,或许你压根也没指望别人来同情,只是想单纯记录一下生活。
抱歉!只要你发的朋友圈,不是仅自己可见,别人就会通过你发的朋友圈解读各种信息。
当你开始长期不发朋友圈,恭喜你,没有给别人解读你信息的机会,也就避免了徒增烦恼。
有意识地让自己回归到真实的生活当中去
我身边有个朋友,他甚至连朋友圈都是关闭的。
他说自己之所以关闭朋友圈,就是想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发朋友圈的欲望,同时也不想看别人的“精装朋友圈”。
“精装朋友圈”看多了,甚至都忘记了真实生活的样子。
在他看来,虚拟的网络生活,会让人沉迷,而他不想沉迷其中。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受,抱着手机,时间过得很快,一个二三十秒的短视频,刷完一个又一个,没多久,半个小时过去了。
虚拟的网络世界,不断地通过各种符号,满足我们的感官需求。
长此以往,我们只会越来越沉迷其中。
虽然,开始长期不发朋友圈是一个很细微的动作。
但是,这也说明,你在开始有意识地戒断网络生活,让自己慢慢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中去。
这自然也是一件值得恭喜的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朋友圈也是一个小江湖。
既然是江湖,张作霖都说了“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
当你开始长期不发朋友圈时,就等于远离了一个“人情世故”的场所,这只会让你感到更轻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