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 “杭州月租 6 万余元出租房甲醛超标” 的新闻在网络上引发关注,租客与房东各执一词,让事件变得迷雾重重。
租客马先生,作为明星造型师,因工作需求租下这套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盈峰街道的房子,用于美妆、造型及直播拍摄。从 2025 年 1 月底入住,到 5 月初天气转暖,他开始出现身体不适,慢性咽炎、结膜炎干眼症、扁桃体肿大等病症找上门来。经专业甲醛 CMA 检测机构检测,房内甲醛含量超标近三倍。为此,马先生不仅承受着身体的病痛,还花费 4 万余元用于调理和治疗。他向房东提出退租并退还押金的要求,却遭到拒绝。
房东程先生则表示,房子交房已有 5 年,此前也有其他房客入住。房子由开发商统一豪装,自行配置的家具也花费不菲,且都使用环保材料,有环保证明。他认为马先生入住后搬进不少家具,有可能是这些家具产生甲醛。对于马先生退租的异议,他建议走法律途径解决。此外,他指责马先生在网络上曝光其及家人信息,将采取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目前,马先生正在搬离出租房,但双方纠纷仍未解决。马先生认为程先生在媒体面前撒谎,比如关于家具配备、房屋过往居住情况等说法,他都予以否认。而程先生也坚称自己的说法属实,并强调马先生曝光其家人信息的行为不可原谅。
这起事件中,双方各有说辞,看似都有道理。对于甲醛超标原因,是房屋本身装修问题,还是马先生后期添置家具所致,难以仅凭一方之言断定。而在信息曝光问题上,马先生称是无奈之举,只为引起房东回应,但此举确实可能侵犯他人隐私。
在房屋租赁中,类似因甲醛超标引发的纠纷并非个例。此前就有租客租到甲醛超标新房,出现身体不适,与房东协商退租赔偿遭拒的事件。这也提醒广大租客与房东,在租房前,租客应多留意房屋装修情况、是否有刺鼻气味等,必要时可自行检测;房东则应确保房屋装修材料环保达标,避免后续麻烦。
这起纠纷背后,折射出的是租赁市场长期存在的责任盲区。当甲醛检测报告成为"罗生门"的关键证据时,人们发现现行法规对"谁该为室内空气质量负责"仍缺乏明确界定。环保建材的合格证书只能证明单个材料达标,但多种材料叠加后的空间污染值、家具组合后的甲醛释放累积效应,目前尚无强制检测标准。
专业室内环境工程师指出,类似纠纷中常出现"检测时间差"的争议点。马先生5月才做的检测,距离入住已过去三个多月,这期间新添置的家具、季节性温湿度变化都会影响数据。而房东提供的交房时检测报告,若未包含衣柜等密闭空间数据,同样不具备完全说服力。有律师建议,未来租房合同应增设"空气质量保障条款",明确入住前后的双盲检测机制。
事件中更值得玩味的是维权方式的边界。马先生通过短视频平台曝光房东身份证信息的做法,虽然短时间内引发舆论关注,但已涉嫌违法。某法律援助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因租房纠纷引发的名誉权诉讼同比增加37%,其中超六成与网络曝光有关。如何在维护权益与遵守法律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课题。
眼下,杭州消保委已介入协调,建议双方共同委托第三方进行破坏性检测,即拆除部分装修面层追溯污染源。这个方案或许能打破僵局,但检测费用由谁承担又成了新的博弈点。这场风波最终如何收场尚未可知,但它就像一面多棱镜,照出了租赁市场规范化进程中的诸多裂痕。不知道大家对这起事件怎么看?如果你是租客或房东,会怎么做?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用真实的记录,笔者要为那些平凡和不凡发声!我们相信,真实故事,更具说服力,更感动人心。更多资讯请关注:艺飞说!
#数码浪潮计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