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发了一张任前公示,风刮出来一个21岁的“奇才”。一个农家子弟,18岁高中毕业就参加工作,3年内从工人变股级干部,21岁坐上了镇劳动服务站站长的位子,且有编制。七年后,从事业编摇身一变成公务员,再过数年,又提名为乡镇长。
你说这是“奇迹”,我说这是剧本写不好——冲突不够,高潮太快,起点太高,连主角光环都刺疼了观众的眼睛。
咱们得问:这份人生简历能不能照着复印一份,送给我们成千上万的中专生和高职毕业生?
一、像是励志,其实疑点重重
不是瞧不起高中生当干部,我还真希望谁家孩子高中毕业也能“英才初成”。但得问清楚:这位叫肖某的干部,当年是通过什么样的路径获得事业编的?
事业编,不是烤红薯,盖个章就能发;更不是拿“工作三年干得好”这个模糊词,就能兑现的奖赏。哪怕你天天“冲锋在前”,也得有制度的门槛、公开的竞争和透明的程序。不然,义愤填膺的将不是人民的情绪,而是制度的脸面。
所谓“系统录入有误”是这世界最廉价的甩锅。如果搞错一个出生年月、地址信息可以理解,但把“聘用”写成“任命”还能干坐镇长,怕不是“键盘侠”混进了组织部?
所以,当地的回应不叫回应,叫敷衍;那叫“你问归你问,我答我想的”;就好比医生跟你说“你别问你牙怎么疼,你这病是因为你体质不行。”
二、我们质疑的,不是他个人,是制度的破洞
这事儿不该上纲上线?错了,它影响深远。今天你对一个干部21岁拿编制的疑团闭口不答,明天北大博士也要陪跑成百上千次面试,最后给21岁高中生端茶倒水,还有颜面去公务员岗位摸爬滚打吗?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那就拿出完整档案、文件依据、当年政策,告诉所有那些无数苦读十八年寒窗、屡试未中的孩子:这是一个可复制的路径,是体制内的“鲤鱼跳龙门”2.0,有公平有渠道有规范。而不是一句“他努力”“他冲锋在前”“他没背景”就打发了所有质疑。
你说他有上进心,后来拿了大专、本科,这我很敬佩,可问题是——他有没有先考再上车?还是先上车再补票?如果是后者,那你口中的“上进”,不过是打通某个隐秘通道后,回头给程序洗底的一种“白手套”操作。
三、请地方政府别做“父母官”,做一次“制度的儿子”
你说公众有“红眼病”?公众红的是哪只眼?是看到拼爹路径的默许、还是看到公平器械的沉默?
比起红眼病,我更觉得这是一种制度性羞耻反应。就像一个班里,有学生作弊考了第一,你告诉其他认真答题的学生:“要相信努力。”
我们不要神一样的干部,我们要的是规则之下,哪怕是个普通人也能奔前程的信心。
如果肖某真是一位靠努力逆袭的农村青年,那就拿出证据,把过程和路径写成一篇通报,发在各大媒体上,说不定会激励百万迷茫在职校、大专的青年拼搏奋进,为国家多添一分动能。
如果不是,那就请你收起“理解万岁”的台词,让纪委出场,让阳光照进他简历的缝隙,让真正的人才有尊严地出场。
最后一句话,听着有点刺耳:
公示不是通报喜讯,是让人民来当一回监考官;别指望把稿子写成赞美诗,装订进去混过这一关。
制度得有回响,不能在每一声质疑下都铿锵一声“系统错误”。否则,就别怪未来的年轻人对“公平”二字只剩讥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