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营市垦利区司法局主动积极作为,发挥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的“领头雁”作用,主动探索青少年法治素养提升新路径,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牢法治屏障。
![]()
牵头开展顶层设计,破解部门协同难题。以区委依法治区委员会名义印发了《垦利区青少年法治素养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依托办公室会议和协调小组会议等专题调度4次,激活了各成员单位联动效能,提升了工作积极性。联合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建立青少年“以案释法”典型案例库,牵头编印了青少年法治教育“以案释法”读本2期9万册,实现垦利区四年级以上学生全覆盖,填补了垦利区无校外法治教育读本空白,解决了部门单位“不愿干、不敢干、干不了”的协同困境。
扛稳法治副校长职责,强化校园法治供给。依托垦利区公安干警、检察官、法官和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法律队伍,建立超过100人的“法治副校长”人才库。精心为垦利区26所中小学选聘了52名业务素质过硬、热心青少年法治教育事业的“法治副校长”,以文件形式明确“每年组织开展校级法治讲座1次、每学期法治课2次、每季度专题法治辅导1次和每月驻校办公1次”年度硬性任务。今年以来,垦利区已组织开展“法治第一课”、法治宣讲等活动36场次。其中,区检察院检察长、区法院院长分别担任两所高中的“法治副校长”并亲自带头履职,有效缓解了以前存在的职责不清、能力不齐和效果不佳等问题,也为学校的法治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
搭建模拟法庭平台,创新实践教育模式。联合区教育局组织学校负责人到山东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德州市陵城区第四实验小学学习青少年法治教育先进做法。投入近3万元优先为区第四实验小学建设了一处符合功能完善、设施齐全和互动性强的“模拟法庭”,协调检察院、法院等部门精选提供了故意伤害、盗窃等8类发生在身边的案例优先用于该校学生开展“模拟法庭”实践,目前,已实现全校800余名四年级以上学生全员参与,打破了垦利区小学无“模拟法庭”法治实践基地的困境。同时联合学校编排了《向欺凌说“不”!》《小小竹板说法治》等2个可传播、可复制、参与度高的法治文艺节目,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和参与,学生学法热情显著提升,推动法治教育从“说教”向“体验”转变。
研发监测预警模型,精准防控违法风险。依托创新研发的全省首个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监测预警模型,打通公安、司法、教育、民政等6部门24类数据,汇集数据50万余条,依托模型加强对未成年人风险等级分级分类管理,实现未成年重点群体动态监测与精准帮教。今年以来,垦利区已组织开展精准帮扶活动106场次,垦利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发案量较去年同期下降18.7%,实现从“被动处置”到“主动预防”的突破。
升级法治教育基地,扩大覆盖辐射范围。先后投入100余万元对区法治教育基地进行日常维护。重点对12处虚拟现实、模拟体验等沉浸式法治体验场景进行改造提升,并配备专职讲解员和辅导员为参观者提供常态化讲解和对接服务。去年以来,依托区法治教育基地接待法治研学活动59场,超过6000人次的学生到法治教育基地直接体验和学习。同时,打造了黄河法治文化基地、红光法治文化广场、杨庙社区法治文化广场等涵盖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的法治教育基地32处,直接和间接受教育青少年超过3万人次,与以往校园法治教育辐射面相比扩大2倍以上。
打造专属普法品牌,深化法治护航成效。以12周岁以上青少年为普法重点群体,打造“花开正好·法润少年”青少年法治教育品牌。率先在东营市开展青少年法治成人礼活动76场覆盖2万人次。创新推出法治教育“私人定制”套餐,整合垦利区资源打造综合教育体,可按需定制主题内容,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各类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32场次,学生主动参与度较传统普法模式进一步提升,积极性显著增强。在法治教育基地设立“青芽呵护”法律援助工作站,建立周末值班制度,“一站式”为青少年提供法律服务,今年以来已累计受理涉及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12件,解答法律咨询213人次,法律服务响应速度提升一倍以上,实现了青少年普法与救济的无缝衔接。(大众新闻记者 巩奕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