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的溪流从不在意岩石的阻挠,只顾循着地势奔赴江海;檐下的春燕从不在乎风雨的骤急,只知衔泥筑巢哺育新雏。世间事从来没有统一的标尺,你眼中的繁花,或许是他人眼中的荒芜;你坚守的原则,可能被旁人视为固执。正如那句流传千年的箴言:“凡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我心。”
人心是杆秤,却从不是统一的砝码。有人追逐名利,视淡泊为怯懦;有人信奉圆滑,将耿直作愚钝。北宋名臣范仲淹被贬邓州时,同僚劝他收敛锋芒,他却挥笔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彼时的非议如潮,后世却将这份赤诚刻进民族的精神脉络。可见,外界的评价如风中飘蓬,唯有内心的坚守才是立世的磐石。
这份坚守的底色,应是善良。孟子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心本善,恰如草木向阳,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只是世事纷扰,有人被欲望裹挟,让善意蒙上尘埃;有人被偏见左右,将慈悲视作软弱。可别忘了,百年之后,金银珠宝会腐朽,权势地位会消散,唯有曾施过的援手、说过的暖语,会在时光里留下温柔的印记。
行善从不是刻意的标榜,而是自然的流露。或许是雨天为陌生人递上一把伞,或许是深夜为晚归者留一盏灯,或许是在他人困顿时分一句真诚的劝慰,或许是小生命遇到的危困施与援手。这些细碎的善意如同春夜的细雨,看似微不足道,却能滋养出整个季节的生机。古人说“方便别人即是方便自己”,其实是道出了世间最朴素的因果——你播下的每一粒善的种子,终会在某一天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回馈于你。
要学会把世事看得淡一些。不是消极避世的漠然,而是历经世事后的通透。升职加薪的喜悦不必张扬,一时失意的落寞不必沉沦,他人的赞誉如过耳清风,周遭的诋毁若浮尘拂衣。就像山间的古松,既不羡慕牡丹的雍容,也不鄙夷小草的卑微,只是在四季轮回里守着自己的姿态,活得从容而坚定。
人生的考场里,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内心的裁判。当我们仰望星空时,能坦然面对天地的辽阔;当我们俯瞰大地时,能无愧脚下的厚重;当我们平视众生时,能坚守内心的澄澈。这便是“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地,中无愧于己”的真谛。
不必追问付出是否有回报,不必计较善意是否被珍惜。就做一株沉默的兰草吧,在无人问津的角落依然散发芬芳;就做一颗铺路的石子吧,在车马喧嚣中默默承载前行的脚步。因为我们终会明白,那些曾被我们温暖过的人,那些被我们照亮过的路,最终会汇聚成生命里最璀璨的光。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当我们以善意为舟,以本心为舵,纵有风浪侵袭,亦能在岁月的长河里,行得安稳,走得坦荡。
海平 写于加德满都万豪酒店714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