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消息,2025年7月11日,五角大楼发言人肖恩·帕内尔的一则声明,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他首次公开承认,伊朗弹道导弹在6月23日击中了美军在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造成一处存放安全通信设备的穹顶建筑损毁。这处基地是美国在海外最大的军事据点之一,驻扎着超过1万名士兵,却因一枚导弹而暴露在聚光灯下。讽刺的是,特朗普政府此前试图淡化此事,如今真相不胫而走,全球舆论哗然。为什么现在才公布?或许与即将重启的美伊谈判脱不开干系,真相终究藏不住,就像沙漠中的脚印迟早被风吹现。
![]()
五角大楼(资料图)
回溯到6月22日,这场冲突的导火索早已点燃。美国空袭了伊朗三处核设施,投下多枚炸弹,声称是对以色列6月13日空袭伊朗的后续支持。伊朗方面视此为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赤裸侵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后来直言不讳:这是对《联合国宪章》的践踏。美军行动虽未造成大规模伤亡,却点燃了德黑兰的怒火。中东局势本就脆弱如薄冰,这一击让冰面彻底碎裂,谁也没想到,报复会来得如此之快、如此精准。
就在美军空袭的次日,即6月23日,伊朗的导弹如约而至。目标直指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距离首都多哈仅35公里。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处事后透露,导弹数量与美军袭击伊朗时投下的炸弹相当——这是一种刻意的对等回应。卫星图像清晰显示,袭击前穹顶建筑尚在,之后却化为废墟。伊朗武装部队强调,此举是行使《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的自卫权,旨在警告美国及其盟友:任何侵犯伊朗主权和安全的行径,都将招致雷霆回击。卡塔尔防空系统虽拦截了部分导弹,但一枚漏网之鱼精准命中,暴露了美军基地的脆弱性。
![]()
伊朗(资料图)
袭击后的反应耐人寻味。卡塔尔外交部强烈谴责伊朗,称其侵犯主权;五角大楼却轻描淡写,帕内尔称损害“微乎其微”,基地仍在全面运作。特朗普更是在“真实社交”上嘲讽伊朗“非常软弱”,还感谢对方“提前通知”,以免人员伤亡。这种轻蔑态度,像极了掩耳盗铃——明明基地受损,却硬要装作无事发生。事实上,美军战机已在袭击前撤离,避免了更大损失,但关键设备被毁的真相,直到五角大楼通告全球时才浮出水面。特朗普的粉饰太平,反而让国际社会看清了美伊博弈的虚伪一面。
就在袭击曝光前的7月7日,特朗普在白宫招待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时,突然宣布已安排与伊朗恢复谈判,甚至承诺“在合适时机取消制裁”。他声称伊朗“遭受重创”才愿谈,但这一说法被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的反驳戳穿。佩泽希齐扬早前接受采访强调,伊朗不反对谈判,但需重建信任,毕竟第六轮伊核谈判因6月冲突而取消。特朗普的谈判声明,看似积极外交,实则可能为掩盖军事失误。他急于重启对话,或许源于国内压力或地区战略调整,但若缺乏诚意,谈判只会沦为又一场政治秀。
![]()
内塔尼亚胡(资料图)
伊朗的立场始终如一:自卫有理,和平可期。巴加埃反复重申,导弹袭击是“防御措施”,绝非针对卡塔尔这个友好邻邦。伊朗副外长拉万齐还与卡塔尔官员通话,赞赏其在局势中的建设性作用。这透露出德黑兰的务实考量——冲突不是目的,维护国家尊严的同时,也为谈判留了余地。佩泽希齐扬的访谈进一步点明,伊朗需要“重建信任进程”,暗示美方的空袭和隐瞒损害了互信基础。德黑兰的强硬与灵活并存,让人看到一线转机:谈判桌上,诚意比导弹更能化解敌意。
纵观这场风波,从6月美军空袭到7月谈判重启,美伊关系像过山车般跌宕起伏。五角大楼的迟来承认,暴露了美国在战略上的被动;伊朗的自卫反击,则彰显了小国不屈的意志。数据显示,以伊停火(6月24日)后,中东短暂回归平静,这证明外交渠道的力量。未来美伊谈判能否成功,取决于双方能否放下傲慢,以平等对话替代军事博弈。毕竟,在核威胁阴影下,人类的共同安全容不得半点儿戏。愿这次重启,成为和平的起点而非又一轮循环的序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