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好友向我展示了一张吉林市老照片,画面中为一栋苏联式二层建筑,下附标注为吉林市卫生防疫站。就在与好友讨论这栋建筑的年代时,我竟没有想起它正是2022年因拆除而被许多自媒体人热议的卫校北校区。
九一八事变前,在巴尔虎门通往蟠桃宫的道路东侧,曾有许多规模不等的中小型窑坑,其中普济院对面为日本窑和赵家窑。两个窑坑一带后被日伪当局建成住宅区和学校,成为北安里区域,其中1936 年,在这一区域北侧建成了一所预防和治疗传染病为主的医院(《吉林市卫生志》记载1937年,实为医院落成时间)。医院最初名为“福民医院”,1942 年更名为“吉林市立传染病院”。
在《吉林旧影》上载有一幅这所传染病院的照片。照片中,医院的诊疗病房为一栋别墅式平房建筑(日文资料记载有地下室),“图中左为南门——专供患者出入,右为东门——专供医院人员出入”(此说法中的方向也许有误)。这座建筑虽有拱型门廊,但窗子却不同于解放前流行的条形窄窗,而是采用了宽大明阔的方窗,想必是为了室内拥有更好的采光效果,以便病人治疗和康复。另外,在照片中还能看到一个高大的烟囱,推测当时这所医院已经有了整体采暖的设施。
日本投降后,这所医院于1946年6月改名为吉林市传染病医院。解放后,医院回到人民手中。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医院东侧修建了一栋苏联式二层楼,其式样与妇产医院旧诊疗楼基本一致。根据史料记载,1959年时吉林市卫生局将吉林市卫生防疫站并入传染病院中。两个单位在此后又有几次分、合,其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有了“吉林市人民防治院”的新称呼——该院名一直使用到1972年8月。
关于被并入的吉林市防疫站,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吉林市立卫生试验所,1949年8月这一机构在日伪时期市立厚生院旧址(厚生院即福利院,位于今解放中路市政设施管理中心东侧,九十年代曾为轻工业学校校舍)。最初只设细菌、理化、总务三个部门。1951年改称吉林市卫生防疫所,增设了防疫室。1952年9月1日,吉林市卫生防疫所改组为吉林市卫生防疫站。1959年,吉林市卫生防疫站与吉林市传染病院合并,“对内一套机构,对外保持两单位名称,站、院体制没有变”(《吉林市卫生志》)。
1972年8月,吉林市卫生防疫站和吉林市传染病医院彻底分家。虽然在1975年的航拍地图上,能看到苏式二层楼及其西侧的其他建筑,不过很遗憾没能查实两个单位具体使用这些建筑的情况。
在分家9年后,吉林市传染病医院于1981年,迁建沙河子乡虹园村新址。鉴于好友的老照片文字标注为吉林市防疫站,且其西侧未见新建筑物,因此初步推测此照片拍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2000年10月,在原市卫生防疫站和市健康教育所的基础上,吉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式组建。不久,根据吉林市疾控事业发展的需要,市政府利用国债和政府匹配资金,在昌邑区江湾路与欣然街交汇口建设了一座功能齐全的六层办公大楼。2004年,疾控中心迁往新的办公场所,原址交由吉林市卫生学校和吉林职工医科大学使用,直至几年前被彻底拆除。
![]()
![]()
![]()
![]()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特别鸣谢贾大为先生、邴赫先生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