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没留意过,一杯热水放久了会变凉,散落的积木很难自己拼回原样,这些日常小事里,藏着一个能推演宇宙结局的规律,叫热力学第二定律。简单说就是,万物总在从有序变无序,这个无序度有个名字,叫熵。熵只会慢慢变大,不会自己变小。
19世纪,物理学家克劳修斯顺着这个规律往下想:如果把整个宇宙看成一个孤立的大盒子,那它的熵也会一直涨,直到再也涨不动。这时候,宇宙里的能量会均匀分布,没有温差,没有运动,就像一杯彻底凉透的水,这就是热寂说预言的终点。
![]()
这个终点有多远?说出来你可能会倒吸一口凉气。
先看恒星,我们的太阳现在正值中年,可再过大约10¹⁴年(也就是100万亿年),宇宙里所有恒星都会烧完燃料,一个个熄灭。到那时候,宇宙就真成了黑暗森林,连星光都成了奢侈品。
但黑暗还不是终点。宇宙里还有黑洞,这些吞噬一切的大家伙,也会慢慢蒸发。霍金发现,黑洞会通过一种辐射慢慢损失质量,只是这个过程慢得离谱,哪怕是超大质量黑洞,也要花10¹⁰⁰年才能彻底消失。这时间长到什么程度?现在宇宙才138亿岁,跟它比起来,就像一秒钟对比整个人类文明史。
![]()
更往后,到了10¹⁵⁰⁰年,连构成物质的质子都会衰变,变成能量。那时候,宇宙里没有任何实体,没有粒子,甚至连时间都失去了意义,毕竟时间是靠变化衡量的,当一切都静止了,过去和未来也就没了区别。
这事儿想想挺让人怅然的:既然所有有序的东西最终都会瓦解,人类建的城市、写的诗、探索宇宙的探测器,难道最后都成了虚无?
不过也别太悲观,科学家们一直没停下质疑和设想。有人说,暗能量让宇宙加速膨胀,可能打破孤立系统的假设,也有人觉得,量子世界里偶尔会出现熵减的小波动,说不定能给宇宙留个重启的机会,还有人脑洞大开,说未来或许能利用黑洞的能量维持有序,甚至跨到别的宇宙延续文明。
![]()
其实我觉得,哪怕热寂真的是终点,也不妨碍当下的意义。就像烟花会熄灭,但绽放时的光亮和色彩,本身就值得被记住。宇宙从奇点炸开,到恒星诞生,再到人类抬头仰望,这一路的有序瞬间,本身就是熵增海洋里的浪花,哪怕短暂,也足够璀璨。
你觉得宇宙最终会彻底死寂吗?在熵增的大背景下,我们当下的创造,又有怎样的意义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