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什么年代,“礼貌”在社交生活中都是很重要的元素,《三字经》中一句“亲师友,习礼仪”就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前者指亲近老师、朋友,体现对他人的尊重;而后者则是指学习礼节与规范。在网上,博士经常看到有所谓“熊孩子”的新闻资讯,个人认为熊孩子的背后一定有“熊家长”,他们要么干脆自己就不知礼,要么没有好好地对孩子进行教导。
![]()
其实,在外面讲礼貌的好孩子都不是天生的,明理的父母长辈肯定曾经教育过。今天,博士就想和大伙分享一件相关的趣事,同时这件事又和“游戏”有关,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寓教于乐”!不得不说,有时候所谓的“电子游戏”会比我们想象中更有教育意义,而且不会被孩子们抵制。一些合适的游戏竟然能够成为《三字经》的平替,且更加具有说服力!
![]()
近期,日本玩家社群中,一位昵称ID为“daimon1014”的玩家分享了自己的神奇操作,他发文表示:儿子因为没有向老师问好而被训斥,我就让他玩了这个游戏。然后,附上了一段老游戏运行的画面,整个帖子短时间吸引了140万次观看,相当地火爆!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什么老游戏能够凸显礼貌的重要性呢?博士带大家来看看具体细节。
![]()
原来楼主九岁的儿子因为没跟老师打招呼而被责备了,父母得知后自然担起教育的责任,妈妈虽然已经“嘴炮”过一轮,但是看样子儿子似乎没有往心里去,“不就是没打招呼吗,有什么大不了的”。爸爸见到这种情况,灵机一动,搬出收藏多年的老游戏《决战富士山(英语:Karateka)》,让同样喜欢游戏的孩子亲身体会什么叫做“不打招呼会变地狱级难度”的现实!
![]()
《决战富士山》是由乔丹·麦克纳(Jordan Mechner)于1984年在Apple II平台开发的动作游戏,老玩家们自然更熟悉红白机版本,该作被视为《波斯王子》系列的前身,其实就是一款简易的横版卷轴游戏,操作空手道高手的玩家必须先打败大魔头城堡里的手下,最后击败大魔头才能救得美人归。故事非常老派,但是首创了“秒杀”机制,影响了后续各类射击、角色扮演等作品。

那么,《决战富士山》和“礼貌”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在游戏中,主角进入敌营、与敌人对峙时,若没有先向敌人鞠躬(打招呼),对方的战力会瞬间暴涨,战斗难度激增,甚至敌人会无限涌出(当然,若鞠躬完没有转成战斗模式,其实也会被敌人秒杀)。孩子只要体验了,马上就会明白讲礼貌、打招呼的重要性!
![]()
这么一堂让人莞尔一笑的“生活礼仪亲子教学课”引发了热议,玩家们纷纷表示:“真的可以从中学习礼貌”、“这根本是现实社会的模拟器啊!”、“没打招呼=生活变Hard模式”、“现实中也是,没打招呼会被当成敌人处理”等等。还有人指出:“教育不只是讲道理,还要让他亲身体会”、“这比责备、写反省文有效多了”、“爸爸真的很有创意”。
![]()
博士最后想说:日常生活里的“礼貌”其实从来不是虚礼,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交缓冲带,一声招呼、一个微笑,就像游戏里的鞠躬,不是示弱,而是让相处的“难度系数”降下来,很实用的!另外,文中的爸爸没讲《三字经》里的大道理,却用孩子最爱的游戏,把抽象的礼仪变成了能感受到的、不那么抵触的规则,这算是“寓教于乐”最生动的样子,大家也可以学习一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