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盛夏,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师生踏上了“重走学森路”的壮阔征程。从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出发,跨越山河,途经兰州、酒泉、敦煌等地,在钱学森成长与奋斗的轨迹中,开启了一场融合科学探索与大思政教育的沉浸式成长淬炼。同时,孩子们也将以山河大地为课本,通过实地考察、社会调研、新闻撰写、对话科学家及科学探究等系列任务,书写属于自己的成长答卷。
山河课堂育情怀
绿皮列车穿越18个经度,地理老师杭雨欣的“移动课堂”将中国三级阶梯的壮美画卷铺展于车窗之外;甘肃省博物馆的丝路文物、读者博物馆的书香墨香,为同学们打开了文明互鉴的窗口;黄河之畔,夜游轮上的思政课随浪涛澎湃——课程教学部周冬妮老师以黄河为纽带,串起民族精神的坚韧与航天报国的豪情。当《保卫黄河》的歌声与浪声交响,少年们心中激荡着超越课堂的爱国共鸣:“黄河的浪花,比课本更澎湃!”
科学报国悟匠心
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同学们化身“小小科学家”,探究风洞试验装置,观察草方格的锁沙实践,了解冻土遥感监测;在东风航天城,同学们站在巍峨的发射塔架下,仰望苍穹,从“两弹一星”到“北斗组网”,从载人航天到探月工程,一部新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奋斗史让孩子们深受科学精神的洗礼。
星空敦煌铸梦想
在抵达敦煌之前,师生途径嘉峪关,在城墙之上,触摸历史脉搏,聆听戍边壮歌;鸣沙山月牙泉畔,少年初识大漠浩瀚。夜幕下虽因天气未能尽观星海,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老师带来的专业望远镜与虚拟星图,依然点燃了孩子们征服宇宙的梦想火花;收官之站敦煌莫高窟,千年艺术瑰宝震撼心灵。美术教师郭姝精心设计了“敦煌古韵,梦回千年”研学教案并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让同学们怀揣期待踏上艺术旅程。参观过程中,同学们飞速地记录,专心地聆听,敬畏地凝望。参观结束后,同学们围聚在飞天雕塑前聆听郭姝老师的讲解。当课堂连接起钱学森对敦煌飞天的珍视与中国航天的浪漫起源,科学与人文在此刻完美交融。
以山河为课堂,以历史为教材,以钱老的足迹和精神为指引,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重走学森路”暑期社会实践将科学探索与人文熏陶水乳交融,让思政教育如春风化雨。这趟跨越千里的行走课堂,不仅让少年触摸了民族脊梁的报国赤诚,更在戈壁的风沙与敦煌的星辉间,铸就了属于新时代的科技梦想与文化自信——这被山河与历史点亮的赤子之心,正是青春最珍贵的成长印记。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