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37年红军改编八路军时,出身中央红军的陈赓,为何任129师旅长?

0
分享至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全民族抗战的大幕正式拉开。原本在陕北根据地休整的红军主力部队,为了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抗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这本是件大事,但改编过程中却藏着不少细节——蒋介石那边打心底里不乐意看到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发展得太壮大,所以只给八路军批了三个师的正式编制:115师、120师和129师。每个师的兵力也比红军时期少了不少,这一来二去,许多原本在红军中担任要职的干部,都不得不面临降级调整的处境。



就拿部队改编来说,红军时期的军级、师级建制,在八路军里被压缩成了师、旅、团这样的结构。打个比方,红军里的一位军长,到了八路军里可能就只能当旅长;原本的师长,大多只能降为团长;更往下,不少原来的团长、营长也得往下挪一级甚至两级。这种调整范围特别广,几乎覆盖了各级指挥员,就像一场大规模的"职务洗牌"。

特殊干部的职务保留逻辑

不过,这事儿也不是绝对的。有些干部因为在红军时期有特殊资历或者担任过关键岗位,虽然名义上降了级,但实际地位和影响力并没有跟着降太多。咱们就拿几位后来鼎鼎有名的将领来具体说说。

先说陈赓。这位后来被称为"黄埔三杰"之一的传奇将领,在红军时期的履历相当耀眼。改编前,他正担任红一师师长,按照正常的编制调整,他本应该被降为团长。但这里头有个关键细节:陈赓在长征期间还当过红军干部团的团长。

这个"干部团"可不是一般的作战部队,它更像是红军总部的"战略预备队",成员都是从各部队精挑细选出来的战斗骨干,要么是经验丰富的老兵,要么是有指挥才能的基层军官。

别看干部团只是个团级单位,但它的地位相当特殊:长征路上,它经常被用来执行最紧急、最危险的任务,比如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突破金沙江,这些关键战役里都有干部团的身影。换句话说,干部团虽然名义上是个团,但实际战斗力和指挥层级比普通部队高得多,相当于红军总部的"机动尖刀"。陈赓作为这个特殊部队的首任团长,积累的威望和人脉远超普通师长。



再说说周士第。这位后来在解放战争中担任过兵团副司令员的将领,在红军时期的资历同样不简单。南昌起义时,他就是国民革命军第25师73团团长,属于叶挺麾下的核心战力。起义失败后,他历经千难万险找到红军队伍,后来被调到红军大学工作,担任上级干部队的指挥科科长。

这个"上级干部队",其实就是红军培养高级指挥员的"储备班",里面的学员都是各部队的优秀干部,周士第作为他们的直接领导,实际上承担着为红军培养储备人才的重任。这样的经历,让他在红军系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力。

还有萧劲光。这位后来成为新中国首任海军司令员的"海军之父",在红军时期的职务也相当不低。他曾先后担任红5军团和红7军团的政治委员,这两个军团都是红军主力部队,尤其是红5军团,由宁都起义的国民党部队改编而来,萧劲光能担任政委,足见组织对他的信任。

改编前,他在红军大学上级干部队担任队长,这个职务相当于为红军培养高级将领的"总教官"。上级干部队的学员,很多后来都成了八路军、新四军的重要指挥员,萧劲光作为他们的"老师",在军中的威望自然水涨船高。

这些干部的特殊之处,主要在于两点:一是他们在红军时期承担过超出常规职务范围的任务,比如干部团、上级干部队这样的特殊编制,本身就是为培养和储备高级人才设立的;二是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累了极高的威望和人脉,这些无形资产不会因为职务的名义调整而消失。



就拿陈赓来说,虽然改编后他的职务是129师386旅旅长,但论实际资历和在部队中的影响力,比很多八路军初期的师级干部还要高。

红军时期,陈赓将军的职务变动背后藏着不少门道。咱们先从头理清楚这段历史:陈赓虽然曾在红四方面军当过团长、师长,但时间不长,说到底还是中央红军体系培养出来的将领。

1937年红军改编八路军时,按常理说,这个在中央红军当过师长的老资格,应该回红一方面军改编的115师任职。可结果他偏被分到了红四方面军改编的129师当旅长,这里头到底有啥讲究?

343旅旅长陈光

要说清这事,得先看115师那两个旅长的分量。343旅旅长陈光,在1928年朱德、陈毅带着南昌起义的残部来到湖南宜章时,他翻出家里埋藏的12支步枪,带着乡亲们成立了赤卫队。这支临时拼凑的队伍,后来跟着朱德上了井冈山,成了红军最早的火种之一。刚上井冈山时,陈光只是个普通连长,但他在文家市战斗中带着受伤的右腿滚下山坡也要坚持战斗的狠劲,让林彪都对他刮目相看。

到了1930年,这个农家出身的汉子已经成长为红四军主力团团长。在江西水南的战斗中,他带着部队硬生生从敌人包围圈里救出了红一军团长林彪,自己却挨了三处枪伤。这种不要命的打法,让他在1931年11月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成为全军仅有的23位二级红星奖章获得者之一。这枚佩戴在左胸的银质奖章,相当于红军将领的"终身成就奖"。

1931年底,陈光被任命为红十二师师长。说来也巧,此时在鄂豫皖苏区的红四方面军里,陈赓也当上了12师师长。



但好景不长,1932年冬天,陈赓在黄安战役中左腿中弹。本该在后方医院安心养伤的他,在1933年因叛徒出卖被捕。后来还是宋庆龄带着国际友人来交涉,才把他解救出来。

伤愈归队的陈赓被调到中央苏区,当上了红军第一步兵学校校长。这所学校专门培养基层军官,相当于现在的国防大学预科班。而此时的陈光,已经接手了少共国际师——这支由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红小鬼"组成的部队,在陈光的带领下,三个月就打出了"娃娃军"的威风,福建一战歼敌五千,缴获的枪支足够装备三个团。

1933年秋天,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消息传来时,陈光正带着少共国际师在福建作战。这个从没打过败仗的年轻师长,第一次尝到了撤退的滋味。而他的老同学陈赓,此时正在千里之外的江西,带着新组建的红二师进行战略转移前的最后整训。

1934年10月,当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红二师成了全军的开路先锋。这支由陈光指挥的部队,在湘江边用血肉之躯顶住了敌人三个师的进攻。最惨烈的时候,全师四千官兵只剩不到两千人,但硬是让蒋介石的追兵在湘江边多耽搁了三天,为中央机关渡江争取了宝贵时间。

1935年1月,中央红军来到贵州乌江天险前。32岁的陈光带着红二师四团,硬是用竹筏和木板在刺骨的江水中搭起浮桥。战士们赤脚踩着冰碴子往前冲,子弹打在竹筏上噼啪作响。这场强渡乌江的恶战,让红军撕开了国民党军的封锁线,为后续部队打开生路。

到了5月,泸定桥的铁索在风雨中摇晃。陈光接到命令:24小时内拿下这座由川军重兵把守的铁索桥。四团官兵在暴雨中急行军120里,突击队员攀着烧红的铁链往上冲。当22勇士冲到对岸时,守桥的川军吓得连武器都扔了。这场"飞夺泸定桥"的壮举,让红军跳出了蒋介石布下的天罗地网。



最惊险的当属腊子口战役。这座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天险,两边是垂直的悬崖,中间仅有一条小道。陈光带着红四团摸黑攀岩,从悬崖背面绕到敌军后方。拂晓时分,山顶突然响起冲锋号,山下的战友同时发起总攻。这场从黑夜打到黎明的恶战,硬生生在敌军心脏撕开缺口,为红军北上打开唯一通道。后来军委评价:"腊子口一役,陈光对红军北上,逃出险境,功不可没"。

比起陈光的"常规部队",陈赓带的干部团更像是"红军特种部队"。这个团里清一色是连排级干部,人人会打仗、能带兵。他们装备着当时少见的冲锋枪和钢盔,行军时连中央领导都要跟着他们走。

1935年土城战役,红军被川军逼到赤水河边。陈赓带着干部团冲在最前头,用精准的机枪火力压制敌人。为了保存这些骨干,干部团后来主要执行警卫任务,像遵义会议期间,他们硬是用身体挡住了敌机轰炸。

1935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陈光从红二师师长升任红四师师长,三个月后又代理红一军团军团长。而陈赓先是当红13团团长,后来才升到红一师师长,这时候两人职位差了整整两级。

这种差距背后藏着部队性质的秘密:陈光带的是主力作战部队,每场硬仗都冲在最前面;陈赓的干部团更像是"战略预备队",不到关键时刻不动用。就像下棋,陈光是负责吃子的"车",陈赓则是保护将帅的"士"。



344旅旅长徐海东

那陈赓为什么不能去344旅当旅长呢?这还得从1932年说起,那年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根据地打了场恶仗,最终不得不放弃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往川陕方向战略转移。陈赓当时在红四方面军当师长,而他手底下有个团长叫徐海东。

红四方面军转移的路上,陈赓不幸负了重伤。那时候战场上医疗条件差得很,重伤员根本没法跟着大部队长途跋涉。陈赓咬着牙处理完伤口,只能离开部队去上海治伤——这一去,就是两年多。

而那时徐海东呢?他没跟着主力撤退,反而留在了大别山这片熟悉的土地上。要知道,主力部队撤走后,根据地遭到了国民党军的疯狂“围剿”,留下战士面临多么残酷的战斗。徐海东带着一小部分人,和另一位红军将领吴焕先一起,在大别山里打起了游击战。他们缺枪少弹,缺衣少粮,却硬是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撑了下来,还不断袭扰敌人,成了红四方面军撤走后,大别山里最锋利的一把“革命尖刀”。



后来局势越来越严峻,红四方面军在川陕那边也站稳了脚跟,但大别山的斗争却一天比一天艰难。1934年,徐海东和吴焕先带领着这支坚持下来的队伍,正式组成了红25军,开始长征。

红25军人数最少的时候只有几千人,武器装备也差,可他们偏要在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里杀出一条血路。他们翻雪山、过草地,还打过不少硬仗。比如在独树镇,红军战士穿着单衣踩着冻土,和装备精良的敌军拼刺刀;比如在庾家河,徐海东亲自端起步枪冲锋,身上挨了好几枪,硬是把阵地守住了。就这么一路磕磕绊绊,红25军居然比中央红军还早一个月到达陕北!

到了陕北,红25军没歇着,很快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合了。两支部队合编成红15军团,徐海东因为资历深、战功多,顺理成章当上了军团长。

再说说中央红军这边。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吴起镇,可迎接他们的不是热闹的欢迎场面,而是残酷的现实:原本8万多人的队伍,只剩下了不到1万人;战士们穿着破破烂烂的单衣,很多人连草鞋都没得穿,在陕北的寒冬里冻得直打哆嗦;后勤部门更是惨,仓库里连件像样的棉衣都没有,更别说粮食和弹药了。

毛主席看着这些面黄肌瘦、冻得发抖的战士,心里跟刀绞似的。可眼下最急的不是打仗,是得让战士们活下来——没有棉衣,冬天根本熬不过去;没有粮食,饿肚子就没法打仗。

这时候,毛主席想到了刚到陕北不久的红15军团。他提笔给徐海东写了封信,信里的内容就是,中央红军现在到了陕北,可情况很困难,缺衣少粮,尤其是棉衣和弹药,能不能借2500块大洋应急。

您猜怎么着?红15军团当时的全部家底,满打满算也就7500块大洋!这钱是他们从鄂豫皖带出来的,又一路省吃俭用攒下的,每一块都金贵得很。可徐海东看完信,连犹豫都没犹豫,立刻让人把5000块大洋送了过去。



这5000块大洋是什么概念?放到现在,可能就是几十万块钱,但在当时,那可是能买上万斤粮食,或者做几千套棉衣的钱!中央红军拿到这笔钱,立刻组织后勤部门赶制棉衣,给战士们发粮食,总算是把过冬的难关扛过去了。毛主席后来多次提起这事,都说:“海东同志这5000块大洋,救了中央红军的命,是给革命立了大功!”

时间过得很快,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红军要改编成八路军。按照改编方案,红一方面军主力改编成115师,红15军团自然也被划到了115师旗下,改成了344旅。这时候问题来了——344旅的旅长该由谁来当?

陈赓任职129师的历史必然

按理说,陈赓这时候已经是红军里的知名将领了,他在红四方面军当过师长,后来又在中央苏区参加了反“围剿”,抗战前还去苏联留过学,军事才能有目共睹。可为啥他没能当上343或者344旅旅长呢?

现实的问题,115师的两个旅长位置早满了。343旅的前身是红一军团主力,陈光作为代理军团长,这个位置相当于"铁打的营盘";344旅的前身是红十五军团,徐海东带着这支从鄂豫皖杀出来的部队,就像带着亲儿子的家长。

反观129师这边,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这个主要由红四方面军改编的部队,当时正缺个能镇得住场子的旅长。

更妙的是,129师副师长徐向前是他在黄埔一期的老同学,这层关系就像给工作加了润滑剂。有徐帅在旁边帮衬,陈赓既能保持中央红军的指挥权威,又能延续四方面军的战术传统。



从实战效果看,这个安排堪称绝妙。陈赓到任后,带着386旅在太行山玩起了"麻雀战",七亘村伏击战一仗就端了日军两个联队。日军气得在坦克上刷"专打386旅",反倒成了给八路军打广告。要是在115师,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主力,陈赓那套灵活机动的战术可能施展不开,但在129师这里,反而如鱼得水。

说到底,这事儿反映了红军改编时的现实考量。当时蒋介石只给了三个师的编制,相当于要把三十万红军压缩成四万人的编制。这么大的调整,既要照顾各部队历史渊源,又要平衡各方利益。

陈赓的调动看似突然,实则是军委经过反复权衡的结果——既要保证115师"根红苗正"的纯粹性,又要让129师有人撑腰,还得让陈赓这样的老资格有个施展空间。

从后来发展看,这个决定相当英明。陈赓在129师带出了响当当的"陈谢兵团",解放战争时期横扫中原;而留在115师的陈光、徐海东也没闲着,一个在山东战场大显身手,一个在华中地区开辟根据地。当年看似"冷门"的安排,反倒让各路将领都能人尽其才。这就像下围棋,有时候看似放弃一个角地,实则换来了整盘棋的主动权。



再深挖几个细节更能看出门道:陈赓到129师后,把红四方面军擅长的运动战和中央红军的正规战结合起来,创造出独特的"陈赓战法";而115师的343旅则延续了红一军团的老传统,打起仗来像绣花针一样精准。这种差异化的部队风格,恰恰源自当初的人事安排。

从个人命运看,这个选择也影响了陈赓的人生轨迹。要是在115师和林彪搭档,以他直率的性格怕是要憋屈;但在129师和徐向前共事,两人一个敢打一个善谋,倒成就了一段将帅佳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越南谈中越战争:316A师能随意吃掉中国任意一个主力师,结果如何

越南谈中越战争:316A师能随意吃掉中国任意一个主力师,结果如何

正观历史
2025-09-15 13:46:09
波兰总统同意北约部队 驻扎该国领土

波兰总统同意北约部队 驻扎该国领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5 07:33:44
连锁反应来了!卡塔尔公开感谢中国,红旗-9或重启,美罕见谴责以

连锁反应来了!卡塔尔公开感谢中国,红旗-9或重启,美罕见谴责以

观点多一度
2025-09-14 12:42:28
贾国龙称罗永浩是“网络黑社会”,律师点评:超出公众人物容忍度边界

贾国龙称罗永浩是“网络黑社会”,律师点评:超出公众人物容忍度边界

现代快报
2025-09-15 12:47:04
媒体人:吴艳妮“亚洲第一”彻底沦为营销,她被日本选手全面压制

媒体人:吴艳妮“亚洲第一”彻底沦为营销,她被日本选手全面压制

直播吧
2025-09-14 17:03:06
大S遗产分配判决书公布,具俊晔分13亿,S妈心碎成渣

大S遗产分配判决书公布,具俊晔分13亿,S妈心碎成渣

赵家好兄弟
2025-09-15 13:25:47
再见阿莫林!曼联新帅曝光!53岁战术顶级,性格和谐,比穆帅靠谱

再见阿莫林!曼联新帅曝光!53岁战术顶级,性格和谐,比穆帅靠谱

阿泰希特
2025-09-15 12:01:17
佟丽娅离婚4年喜讯官宣,41岁再婚,陈思诚已无法企及

佟丽娅离婚4年喜讯官宣,41岁再婚,陈思诚已无法企及

何嗀爱捕渔
2025-09-13 18:16:33
终于收到访华邀请函,特朗普一反常态,给不了中国一个准确答复

终于收到访华邀请函,特朗普一反常态,给不了中国一个准确答复

朗威游戏说
2025-09-15 13:00:58
结束了!泽连斯基宣布重磅消息,乌克兰人狂欢:终于盼到这一天

结束了!泽连斯基宣布重磅消息,乌克兰人狂欢:终于盼到这一天

小童历史
2025-09-15 15:47:06
傅斯年:人间一个稀有的天才

傅斯年:人间一个稀有的天才

尚曦读史
2025-09-14 10:56:13
西贝又翻车!记者点餐不要辣椒被拒,服务员:料是提前炒好的

西贝又翻车!记者点餐不要辣椒被拒,服务员:料是提前炒好的

另子维爱读史
2025-09-14 13:38:00
罗永浩回应西贝道歉信

罗永浩回应西贝道歉信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5 14:10:40
气温“大跳水”,降幅可达8℃!青岛将迎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最新预报→

气温“大跳水”,降幅可达8℃!青岛将迎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最新预报→

鲁中晨报
2025-09-15 15:11:04
四川5名干部履新县级领导职务

四川5名干部履新县级领导职务

金台资讯
2025-09-15 17:13:22
鸡娃不行就换赛道吧,网传36岁母亲因儿子叛逆难关,抑郁绝望去世

鸡娃不行就换赛道吧,网传36岁母亲因儿子叛逆难关,抑郁绝望去世

眼光很亮
2025-09-14 21:42:52
3亿汉人被300万八旗统治276年,为何不反抗?清朝只用了四招

3亿汉人被300万八旗统治276年,为何不反抗?清朝只用了四招

老达子
2025-09-14 06:50:03
王思聪赌场照曝光,坐椅子上很惬意!看样子是要在日本养老了!

王思聪赌场照曝光,坐椅子上很惬意!看样子是要在日本养老了!

小咪侃娱圈
2025-09-15 14:05:59
突然拉升!002709,3分钟涨停!

突然拉升!002709,3分钟涨停!

中国基金报
2025-09-15 10:32:41
央媒都看不下去了,各地开学发型令太扯淡,权力的廉价表演!

央媒都看不下去了,各地开学发型令太扯淡,权力的廉价表演!

眼光很亮
2025-09-14 18:35:15
2025-09-15 18:24:49
z千年历史老号
z千年历史老号
本人研究历史已经长达六年的时间,希望把自己所了解的历史知识,分享给更多朋友。
163文章数 12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梅德韦杰夫:若北约成员国击落俄无人机 将意味着战争

头条要闻

梅德韦杰夫:若北约成员国击落俄无人机 将意味着战争

体育要闻

诺维茨基退役十年后,德国篮球走向巅峰

娱乐要闻

60岁张曼玉定居法国:瘦成皮包骨?

财经要闻

华与华秒怂 罗永浩称已接到对方道歉

科技要闻

官方: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 将施进一步调查

汽车要闻

后轮转向和5C 2026款梦想家把想到的都给了

态度原创

教育
游戏
数码
艺术
公开课

教育要闻

事关中小学秋假,南京市教育局最新回应

经营你的治愈拼贴小店!《小小手账铺》开放试玩!

数码要闻

清晰更护眼,华为爆款平板解锁无纸化学习新体验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