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强古蜀文化探源工作,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博旅游发展,加大文物考古发掘研究阐释力度,2025年7月13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后强教授率领专家学者专程赴绵阳市盐亭县调研嫘祖文化,拜会了当地97岁高龄的古蜀文化研究专家石云龙老人,并互相赠送了学术著作和纪念品。
石云龙生于1928年7月,是四川省盐亭县高渠镇人,长期致力于嫘祖历史考证和地方文化保护工作,被当地视为“活字典”。2025年5月线装书局有限公司出版了他的专著《老子隐意著〈山海经〉揭开古蜀文明史》,共37万字(原稿60万字),540页。盐亭县委宣传部认为这本书的面世,是盐亭人民的大喜事,可歌可贺,更可爱,盐亭应组建老子隐意著《山海经》文化研究会,并与“三星堆”文化结成姊妹园区,开展旅游文化双日游。李后强与石云龙就《山海经》作者隐意、嫘祖文化的历史脉络、史料互证及文旅开发进行了深入探讨。石云龙提供了地方性史料和口述传统,补充了史记有关细节。李后强表示,《山海经》是古典名著,记载了四川盆地的许多故事、史事和地理特征、动植物特点,值得四川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并转化为文旅发展资源和动力。
李后强一行考察了盐亭县老区城刘家桥洞穴、蒙子垭牌坊、巨龙镇张家坝遗址、嫘祖陵(位于嫘祖镇青龙山)等,认真研究了嫘祖圣地碑文等遗迹。嫘祖被称为“华夏之母”,陵墓被誉为“中华女祖第一陵”。李后强提出从“人物关联互证”视角深化研究,结合黄帝、岐伯等历史人物与嫘祖的时空联系,增强盐亭作为嫘祖故里的历史可信度。在调研期间,李后强还与盐亭县嫘祖研究的地方学者岳定海、王德奎等进行了深度交流。李后强认为,盐亭县地方专家是“活态文化载体”,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凸显古蜀文化重要性提供了有力支撑,并且强化了盐亭作为“华夏母亲之都”“世界丝绸之源”的品牌形象。
李后强在调研中强调,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把古蜀文化作为四川核心资源,其保护传承与创新转化是关键抓手,要整合学术研究与民间智慧,推动嫘祖文化从历史资源向文旅IP转化,通过举办海峡两岸嫘祖文化交流活动,持续扩大文化影响力,将嫘祖文化转化为文旅产业动能。
他建议有关部门要依托《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实施方案》,强化古蜀文明遗产的系统保护与学术支撑,建设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构建“古蜀文明五千年”完整链条,深化古蜀文明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独特性研究。要打造“古蜀文明探源”全域文旅融合体系,聚焦神权祭祀与青铜技艺,展示旧石器时代至聚落文明起源,串联古蜀生态适应与文明演进。要科技赋能沉浸式体验,运用AR/VR动态展示古蜀聚落场景,开发“古蜀文明数字地图”实现虚拟考古与定位导览,打造“古蜀之夜”光影秀,推动“文旅+百业”全业态创新发展。要以“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品牌为统领,将古蜀文明纳入巴蜀文旅全球推广计划,开展“古蜀文明全球巡展”,推出《古蜀文明密码》纪录片及动漫影视等产品。
李后强特别强调,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要以古蜀文明为魂、科技赋能为翼、全域业态为体,通过“保护—研究—活化—传播”全链条发力,将古蜀文化资源转化为世界级文旅IP。此举不仅呼应“文化强省”目标,更以“一业兴百业旺”之势,为四川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能。同行调研的领导和学者有李银昭、韩毅、宋翔、庄祥贵、杨林等。(韩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