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移民”、“资产转移海外”、“国内赚钱国外花”......国内再掀起一阵“移民潮”?
2024年,在浦东机场有这样一幕,一位父亲牵着孩子的手排队安检,行李箱里装着深圳公司的财务报表和新加坡家族办公室的设立文件,而这不是个例了。
据悉,去年大约有1.5万名中国富豪完成了移民手续,触发了大约5300亿元资产转移,规模相当于海南省全年的GDP。
“中国富豪移民国外”似乎成为了大家讨论度最高的话题之一,当然也有众多的质疑声音,网友们在网上愤怒发声:“在国内吸饱了血,扭头就给外国纳税!”这场看似是私人选择的“移民潮”,却是牵动着中国经济的安全绳......
![]()
近些年,中国高净值人士移民海外现象已经不是一件稀罕事儿了,移民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明明国内各领域的发展都逐渐崛起了,那一些国内的富豪们为什么依然热衷于移民国外呢?
也是在近两年,新加坡的家族办公室门槛从2000万新币飙升至1亿新币,却挡不住中国富豪的热情。海底捞张勇夫妇2018年率先设立离岸架构,通过新加坡控股公司持有境内门店资产,仅税务优化一项策略,就为其节省了百亿级个人所得税。
![]()
而阿联酋更以零个人所得税、奢华生活成为新贵天堂,吸引着43%的转移资本,一位医疗科技巨头坦言:“这里没有查税的电话,只有免税的阳光。”
而吸引国内富豪群体的,还有海外的教育资源。美国常春藤名校录取率是国内的20倍,一位科技新贵将独子送入斯坦福后,转身把公司专利转入卢森堡控股公司:“硅谷的人脉比股权协议更值钱。”
胡润数据显示,十亿美金级富豪中,每10人就有1人正在办理移民,五年间比例翻倍。
![]()
这波“移民潮”不同于此前的零零散散,而是一场“组团部署”的集体行动。据《2024年全球私人财富迁移报告》显示,中国以1.52万富豪移民数量位居全球榜首,远超排在后面的英国、印度等国。
更令人心惊的是他们的资产转移方式,通过家族信托、离岸公司架构甚至虚拟加密货币,将财富化整为零,悄然流向美国、欧洲和一些海湾国家。
富豪举家搬到国外发展生活,造成北京上海等核心区豪宅空置率飙升至18%,其现象的背后,却是有着更深的资本逻辑,这些房产正被批量转化为基金份额,成为可全球流通的金融产品。
![]()
一位海淀科技高管坦言:“朝阳公园的豪宅年收益稳定在8%,而持有美国绿卡让资产配置再无国界。”当固定资产变为跨国流动的金融筹码,富豪们已构筑起抵御经济波动的“诺亚方舟”。
随着这阵“移民潮”的事件不断发酵,社交媒体上,“忘恩负义”的声浪席卷而来。北京创业者陈先生在咖啡馆刷到新闻时拍桌怒斥:“他们靠中国市场赚的每一分钱,都该留在这里纳税!”
“吃里扒外太气人!”这七个字在热搜榜上炸开时,承载着无数工薪阶层的愤懑。某热门评论获得23万点赞:“企业困难时享受税收减免,市场火爆时赚得盆满钵满,现在拍拍屁股就走,对得起政策扶持吗?”
![]()
更有网友犀利点破:“他们在国内赚100元只缴15元税,转到新加坡只要缴5元,省下的10元够买张单程机票了!”
这种愤怒背后,是大家对经济环境公平的焦虑。当杭州某科技CEO同时持有美国绿卡、新加坡家族办公室和葡萄牙黄金签证时,中小企业主却在为续贷辗转难眠;当富豪子女通过香港身份以400分入读清北时,小城考生正为211名额挑灯夜战。
![]()
资源分配的不均在移民潮中被无限放大,普通人眼睁睁看着财富漏斗越来越倾斜。
而大家的这种质疑情绪也不是不能理解的,因为背后的一组数据难以忽视。2024年国内实际使用外资暴跌27%左右,创十年最大跌幅;某国有银行因违规跨境担保,导致83亿元资金“蒸发”于海外。
![]()
而国内监管的应对堪称雷霆万钧,国际税务信息网覆盖112个国家,2024年截获800亿元地下钱庄资金,连用USDT洗钱的通道也被斩断;国家税务总局2025年新规要求移民富豪申报全球资产,上海一名陈某因境外收入未报税,被追缴滞纳金18.48万元;
海南自贸港祭出15%优惠税率,绑定企业核心团队必须年驻180天,粤港澳大湾区更以500万税收返还争夺回归人才。
![]()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富豪们的资产转移早已进化成一场“经济较量”。
龙湖吴亚军2008年将44%股权装入英属维尔京群岛信托,既规避遗产税,又通过特别条款紧握控制权。更隐蔽的是碧桂园“恒星计划”:12名基层员工担任境内公司法人,实际控制权通过《影子协议》藏在高管手中,资金则借虚假贸易合同跨境流动。
但监管的嗅觉更快,深圳某私募基金试图转移28亿元,却被外汇局从资金闭环异常中识破破绽,稽查耗时527个工作日,这场猫鼠游戏正变得越来越难。
![]()
在深圳的一家俱乐部,老板老张吐着烟圈感慨:“儿子管美国分公司,我守东莞工厂。”他身后的世界时钟分别指向北京和加州时间。这种双国模式正成主流:上半年国内管理业务,下半年海外陪读家人,资产配置呈现“东方制造、西方持有”的格局。
不过,移民潮也催生了一些反向的流动,创新工场李开复放弃美国身份回国,将95%资产投入硬科技领域;海南自贸港2024年吸引327家外资企业落户,证明“走得出去,更引得回来”。
![]()
国内有制造业大佬公开表态:“我的设备、工人、供应链全在中国,走了就是自断生路。”这种观念分歧在企业家论坛中不断激化:当有人主张“财富自由是基本权利”时,立即遭反驳:“你的自由正在抽空国内市场的血液!”
面对“富豪移民”这种现象,网友之所以愤怒,无非是指向一个核心的命题,那就是财富伦理与社会公平能否平衡呢?
一位移民回流企业家的话值得深思:“在温哥华每天看华人超市涨价通知,才懂祖国供应链的强大;孩子因亚裔身份被推搡时,才知故土二字的分量。”从他的话中得出了一个最朴素的真理:当一片土地既能安放肉身又能托举灵魂,谁愿做无根浮萍?
![]()
想要破解困局,既需政策制定者的智慧,打破行政垄断、保障民企权益、构建公平税制,毕竟留住人心的,从来不是护照封面的颜色,而是脚下土壤的养分,不过这也需财富阶层的觉醒,铭记“达则兼济天下”的古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