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纸泛黄得像泡过浓茶,边角蜷曲成波浪的弧度。照片边缘洇着水渍,像那年梅雨季没晒干的潮气,把九十多年前的风都锁在了相纸里。
![]()
这张1927年4月拍的照片,抓住了蒋介石和“查理·斯隆”握手的一瞬间,旁边还有个身份不明的家伙看着。可能是保镖、助手,或者外国来的外交官啥的。当时国民政府跟西方国家眉来眼去的,这人说不定就是见证啥重要交易的。
![]()
1927年4月,蒋介石刚在南京搞了个国民政府,这可是他政治和军事生涯里的大事儿。那时候,他正忙着北伐,想统一中国,还得跟北洋军阀干仗。结果呢,4月12日他在上海来了个“四·一二”政变,把共产党清了一波,国共合作彻底崩了。南京这边成了他的新大本营,跟武汉的国民政府对着干。所以这张照片拍的时候,蒋介石正忙着站稳脚跟,找靠山、拉资源。
1927年那会儿,中国乱成一锅粥,北洋军阀还没收拾完,国共又掐起来了。蒋介石在南京建政府,特别想让外国人承认他这政权合法。所以跟西方人握手拍照,不光是拉钱那么简单,也是给自己脸上贴金,显得现代化、有排面。
![]()
这张拍摄于1928年3月的照片,展示了一位女性因缠足而严重变形的双脚。照片里,她的脚趾扭曲重叠,足弓弯得不成样子,看了让人心里一紧。
![]()
缠足这习俗,最早能追溯到北宋,据说是从宫廷舞女那儿传开的。她们为了跳舞好看,把脚裹起来,后来这风气就传到了民间。到了明清时期,缠足几乎成了每个女孩子成长路上躲不过的“仪式”。当时的人觉得,脚越小越好看,越能体现女性的温柔和顺从,也越显得家里有教养。所以,很多家庭为了让女儿将来嫁得好,从小就给她们缠足,通常在4到7岁就开始动手。
![]()
这张照片定格了1927年的一个紧张瞬间,画面里一群士兵头戴毛皮帽子,身穿厚棉衣,蹲在战壕里,手里握着步枪,眼睛死死盯着前方,一副随时准备开打的架势。
![]()
1927年的中国,那真是乱成一锅粥。国民党(也就是KMT)正在搞北伐,蒋介石带着国民革命军从南方一路打到北方,想把那些北洋军阀收拾掉,统一中国。照片里,士兵们戴着毛皮帽子,裹着厚棉衣,这可不是为了耍帅。那会儿是1927年冬天,尤其在北方,华北一带,像河北、山西、山东,气温能低到零下十几度,冻得人直哆嗦。毛皮帽子能挡风保暖,厚棉衣也能扛住寒气,特别适合在战壕里熬日子。
![]()
这张1927年的照片,拍了个媒婆的经典形象:戴着老式的帽子,穿着民国风的中式服装,手腕上叮叮当当挂着手镯,还拿根烟杆悠哉地抽着烟。
![]()
1927年,民国已经走了16个年头,中国正处在北伐战争的乱局中。城市里像上海、南京,洋气的新思想在冒头,但大部分地方,尤其乡村,传统观念还是老大。这张照片里的媒婆,就是那个时代婚姻市场的“超级红娘”。嘴里叼着烟杆,脑子里盘算着给谁家闺女找个好婆家,或者帮哪家少爷说门亲事。那会儿,媒婆可是个“高危职业”,得会察言观色、舌灿莲花,还得八面玲珑,不然一不小心就得罪人,婚事黄了不说,名声也得砸。
媒婆的收入也不固定,成了婚事能拿一笔“谢媒礼”,可能是钱、布料,或者点心啥的。要是没成,辛苦白费,还可能被埋怨。所以,照片里这位媒婆抽着烟杆,估计正琢磨着下一单生意,盘算着咋把事儿办得漂亮。
![]()
这张照片拍下了北伐战争时期难民营地的一幕,画面里一大群难民挤在一起,住着用草席搭的破窝棚,穿着朴素的冬装,脸上满是无奈和迷茫。背
1927年,北伐战争(1926-1928)正打得热火朝天。国民革命军从广东一路北上,收拾北洋军阀,上海、南京接连被拿下,战火烧得整个华东华南不得安宁。战争一来,老百姓遭殃最多,很多人家被战火赶得背井离乡,流落到难民营地。
![]()
照片里的窝棚,用草席、破布、木板随便搭的,风一吹估计就晃悠,挡风遮雨都费劲。难民们穿着厚实的冬装,估计是棉袄或者旧夹袄,裹得严实但破破烂烂,透着穷苦。他们的神情,带着点麻木和迷茫,谁也不知道明天咋办,家没了,仗还在打,日子过得提心吊胆。背景里还能看到更多窝棚和人影,营地里乱糟糟的,可能还有小孩在哭、大人在叹气,生活艰难得让人心酸。
据史料估计,北伐期间,华东地区的难民数量动辄几十万。像1927年3月的南京,攻城战后城外难民营挤满了从周边逃来的百姓。《申报》当时报道过,上海的难民营甚至得用庙宇、学校临时改建,才能勉强安置。
![]()
1927年的汉口(今武汉的一部分),正处在大动荡的北伐战争期间。这张照片拍的是日本租界,估计是租界入口或者检查站,几个穿制服的军警(可能是日本宪兵或租界巡捕)正在拦住两个老百姓,翻来覆去地检查他们的通行证。那俩老百姓,穿着普通的民国长袍或者短褂,估计心里直打鼓,生怕证件有啥问题被扣下。
![]()
日本租界在汉口沿江一带,面积不大,但经济和战略地位重要。那会儿,北伐军的胜利让租界里的外国人特别紧张,怕革命军或者愤怒的群众冲进来闹事。尤其是1927年1月,汉口发生了“汉口事件”,英国租界被愤怒的群众攻占,英国人被迫交出部分租界管理权。日本人吓得够呛,赶紧加强戒备,盘查进出人员,防止“危险分子”(比如革命军)混进来。日本宪兵和租界巡捕会检查通行证,确认身份,稍有不对就可能被扣押。
被盘查的普通人,可能是附近的中国居民、工人,或者想进租界做生意的小贩。他们得随身带着通行证,不然进不去租界,甚至可能被当“嫌疑分子”抓起来。那会儿,租界是相对安全的地儿,但对中国人来说,进去一趟得低三下四,受尽刁难。
![]()
1927年3月,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在共产党组织的上海工人武装起义配合下,攻占了上海。这张照片估计拍在3月22日上海沦陷后不久,可能是在上海街头某个不起眼的角落。
照片里的士兵,估计是北伐军或敌方(直系军阀孙传芳的部队)的伤员,头上裹着白绷带,可能被子弹擦了头皮,或者被炮弹碎片炸伤,衣服破成那样,兴许是打仗时撕的,也可能是流浪几天没得换。他的神情,估计满是疲惫和绝望,战场上的生死关头挺过来了,却发现没人管他,活下去都成问题。
![]()
那会儿,军队的医疗条件烂得要命。野战医院简陋得像个棚子,药不够,医生也少,伤兵稍微重一点的伤,基本没救。能活下来的,像照片里这哥们儿,靠的是命硬。可活下来又咋样?街头没人理,战友不知道在哪儿,家可能早就没了。
这种孤独感,比伤口还疼。周围那些路人,忙着挑担子、赶路,估计见惯了这种场景。上海那会儿天天有伤兵、难民,时间长了,大家都麻木了。这照片里的冷漠,其实就是乱世里人性的常态:自顾不暇,谁还有心思管别人?
![]()
这张1927年7月18日拍的照片,捕捉了杭州一幕重量级的场面: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跟冯玉祥会面,周围是挥舞的旗帜、簇拥的士兵和支持者围得水泄不通,喊着口号,气氛热得冒烟。
1927年,北伐战争打到一半,国民革命军已经拿下上海、南京、武汉,军阀孙传芳和吴佩孚被打得节节败退,革命眼看要大功告成。但这时候,国共两党的矛盾彻底炸了锅。共产党在北伐中出力不少,组织工人罢工、农民运动,帮打天下。
![]()
可蒋介石和右派们觉得,共产党影响力太大,搞得太“红”,威胁到他们的控制权。照片背后,蒋介石和冯玉祥正关起门来谈“清共”的大事,也就是要把共产党从北伐联盟里剔出去。这会儿,国共合作已经岌岌可危,蒋介石刚在上海搞了“四一二”清党,冯玉祥也开始在河南动手,俩人见面,就是要统一口径,把这事儿推到底。
![]()
照片拍的是1904年的汉口(今武汉的一部分),画面里是一支清朝正规军,估计是隶属湖广总督麾下的部队。士兵们穿着清末的军服,长袍马褂式样的制服,排得整整齐齐,像是在接受检阅或者准备操练
![]()
照片里的士兵,估计是张之洞编练的新军或者地方绿营。他们穿着传统军服,站得笔直,但心里可能五味杂陈。那会儿当兵不是啥好差事,饷银少得可怜,训练又苦又累,武器还老掉牙。火枪可能还是前装式,射程短、准头差,炮兵装备也好不到哪儿去。操练的时候,军官吆喝着让他们喊口号、摆阵势,表面看挺像回事,但真上战场,十有八九得怂。
这些士兵里,很多人是附近乡下的农民,被拉来当兵,家境穷得叮当响。他们的长官可能更关心怎么捞油水,根本不管底下人死活。照片里摆的武器,看着唬人,其实多半是样子货,真正打起来,碰上洋枪洋炮完全不是对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