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7月12日凌晨一点四十,山那边一点火星都没有,会不会是暴风雨前的静?”警卫班长压低声音问。张又侠没抬头,只吐出三个字:“再等等。”对话很短,却定下了那天清晨诡异的基调。
标题里提到的那场“越军百人特工队突袭119团指挥部”,老战友茶余饭后常挂嘴边,但真相往往被一句“最后只跑回去六个”掩住了细节。今天,我们沿着时间轴,把那一天重新捋一遍,同时看看张又侠为何敢在阵地几乎露底的情况下,硬顶着不撤。
时间拨回到7月10日晚。昆明军区磨山会议结束得很晚,灯光灭了又亮,反复讨论的只有一个核心:顶住越军预定的“三天夺回松毛岭”。刘昌友师长对张又侠说话带着烟味:“给我死扛五天,多一小时也行。”很多年后回忆起这句狠话,参谋们仍觉得后背发凉。
11日深夜,40师侦听分队捕捉到越军几段断续的电台呼号。频率不常见,判断是特工分队。刘昌友干脆让炮兵抢先开火。几十门122加榴倾斜射入丛林,山腰火光一片。越军硬生生捱住第一轮,居然没乱,可见准备之细。
3点整,老山被炮声炸醒。47个炮兵营陆续掺进这场火拼,口径乱成一锅粥。弹体在夜空划出红线,双方步兵在微光里几乎能数对方的脸。越军人数占优,119团却没人退后一步——谁也不想让对面在纪念碑上写进自己的名字。
天亮后最要命的是142高地。李海欣排不到二十人,硬扛了七轮冲锋,手榴弹几乎用完。越军一度占了高地方舱,李海欣干脆带人缩进坑道。若142被彻底压平,后面不到三百米就是团指挥所,张又侠所有电台、地图都摆在那里。
炮兵救场的办法很绝:不再打固定坐标,而是围着李海欣的位置画同心圆,炮弹落点像泼水,硬生生在阵地前沿炸出一道“火墙”。越军探头就被碎片削下去一片,李海欣蹲在坑道里骂骂咧咧:“再准点,老子耳朵要被震聋了!”
下午一点左右,145、142相继被越军插旗,119团防线撕出缺口。与此同时,一支大约百人的越军特工队借着山洼烟尘,从侧后摸向团部。警卫排率先发现,火力点却被前半天的炮战砸得只剩一挺轻机枪。参谋抱起电台就想往山后撤,张又侠摆手:“动不得,线路一断,前沿就成瞎子。”
张又侠随后给全团下了诡异命令:让敌人进到五十米内再开枪,弹药要省着用。理由很简单——对方此时已是强弩之末,近距离急射能最大化心理震慑,又可避免暴露火点。有人担心团长太冒险,他却笑:“我从列兵混到团长,不是靠命大,是靠心里有数。”
混战持续到两点半。警卫排借着地形分段射击,配合坑道口预埋的三颗82迫击炮定向雷,越军一次次被甩了回去。战后统计,这支百人敢死队只带回六条命,连带电台、火箭筒全扔山沟。山间硝烟尚在,耳力好的还能听见越语咒骂声。
中午补给上来,新的炮弹装满了炮架。119团重炮连没等敌人彻底回防就打起齐射,一分多钟,山谷炸开二百余朵火焰。炮声停下时,前线侦察员的回报只有一句:“对面旗子掉光了。”张又侠放下望远镜,长舒一口气,却没忘交代:“别追,先整顿,天黑前必须把失去的高地咬回来。”
傍晚五点多,142、145陆续插上红旗。14军、40师指挥网瞬时沸腾,刘昌友在电话那头连说三个“好”。再后来写战报时,很多细节被精简,可那条“越军百人特工队突袭119团指挥部,结果只剩6人幸存”的战绩,一直挂在第一页。
二十年聚会上,有人玩笑问张又侠:“那天你要是撤了呢?”他想了想,只吐一句:“指挥所不动,就是给全团一颗定心丸。”说完抿一口酒,仿佛又看见老山夜空里那道撕不碎的火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