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已至,湿热交织,万物似乎陷入一种沉闷的“蛰伏”。中医专家翟章锁主任却提醒我们,这看似平静的“伏”,正是甲状腺健康需要格外警惕的时节——“伏”不仅指高温潜伏,更暗喻着体内病邪可能悄然蛰伏,伺机扰动甲状腺的脆弱平衡。
中医视暑湿季节为“湿邪”当令。翟主任指出,此时天地间湿气弥漫,若个体本身存在肝气不舒、脾运乏力的问题,水湿代谢极易受阻。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二者失调,湿浊便如黏腻的胶质,停滞体内,凝结为“痰湿”。这痰湿如同无形障碍物,阻碍气血津液在经络中的顺畅运行。
当这团“痰湿瘀滞”盘踞在颈前喉结两侧——甲状腺所处的经络要冲,便会形成“气郁痰阻”的核心病机。气血不通,痰瘀互结,正是诸多甲状腺疾病发生或反复的关键诱因。因此,暑湿之“伏”,实则是甲状腺问题“蛰伏”待发的高危信号。
对于正在接受甲状腺疾病治疗的患者,翟主任特别强调伏天饮食大忌——过度贪凉。冰镇饮品、生冷瓜果虽能带来短暂清凉,却如同一盆冷水浇向虚弱的脾胃之阳。阳气受损,脾胃运化水湿的能力雪上加霜,只会加剧体内湿浊的积聚与痰瘀的形成,为甲状腺疾病的稳定或康复徒增阻力。
翟主任的警示更延伸至广大健康人群——不良习惯正是埋下病根的温床。长期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熬夜透支、情绪压抑,都会缓慢耗伤正气,导致“气机郁滞”。气不行则津液停为痰,血不畅则凝为瘀,“痰瘀互结”逐渐形成。若此病理产物结于颈部经络,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自然悄然攀升。
如何安然度过这个甲状腺的“多事之秋”?翟主任建议从根本调养入手:
顾护脾胃: 饮食温和易消化,适量食用薏米、赤小豆、山药、莲子等健脾利湿之品。生姜、紫苏叶等温性调料可助散寒化湿。
舒畅情志: 学会释放压力,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肝气郁结。散步、冥想、培养爱好皆有益。
适度运动: 如八段锦、太极、散步等,微微汗出即可,助气血流通,排湿散热,切忌大汗伤津。
慎避寒凉: 远离生冷冰镇之物,保护脾胃阳气。空调温度不宜过低,注意颈肩部保暖。
温阳化湿茶饮: 取陈皮5克、茯苓10克、炒薏米15克、生姜2片,沸水冲泡代茶饮,有助健脾理气、温和化湿。
暑湿弥漫的伏天,是自然的节律,更是身体的考场。理解“伏”字背后的健康隐喻,遵循翟章锁主任的中医养护智慧——调和肝脾,慎避寒凉,畅通气机,我们便能化解湿邪的蛰伏之势,守护甲状腺乃至全身气血的通畅安宁。这份对身体的深刻洞察与细致呵护,正是安然度夏、筑牢健康根基的智慧之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