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鱼可能肉质一般,但因为力气大,钓它的手感特别棒,所以很受钓友们的喜欢,而麦鲮就是这样的鱼。在去年11月,广西一位钓友在网上晒出了自己钓到的一条巨无霸麦鲮。视频里,这条大麦鲮被放在一个大盆里,它的鱼身看起来圆滚滚的,鳞片花纹清晰可见,背部的颜色比较深。
这条鱼实在太大了,鱼头都顶到了盆边,鱼尾还露在外面。虽然没上秤称重,不能确定是不是真有15斤,但绝对是一条难得一见的大麦鲮。网友们一眼就认出来这是麦鲮,而评论区基本都在说两件事,第一是吐槽这鱼太难吃了,不管怎么烹饪都是黑暗料理,第二是夸它力气大,钓起来特别过瘾。
![]()
麦鲮在餐桌上实在没什么地位,它的肉质又柴又散,嚼起来像在嚼一团棉花,味道也淡得像白开水似的。更让人头疼的是它浑身长满了细密的小刺,吃一口得吐半天鱼刺,简直能把人逼疯。国内好吃的淡水鱼多的是,谁会放着这些美味不吃,非要吃一条难吃又刺多的鱼?再加上麦鲮是外来物种,名声本来就不好,自然就更没人愿意吃它了。
![]()
不过,钓友们是很喜欢这种鱼的,因为这种鱼上钩后的爆发力惊人,能把鱼竿瞬间拉成一张弓,遛鱼时的手感简直让人上瘾。钓友们最享受的就是和鱼拔河的过程,而麦鲮那强劲的拉力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
麦鲮的学名叫做麦瑞加拉鲮,原产自印度和孟加拉国,属于鲤鱼下面的物种。这种鱼长得快、个头大、养起来没难度,所以在1982年被引进到我国,目前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等地都能见到它,曾经是当地渔民喜欢养的经济鱼种。
![]()
这鱼长得挺有特点的,它身体细长,侧面看有点扁圆,鱼头小、鱼嘴圆。体色是青灰色的,背部是深灰色,腹部是浅灰色,它的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都带点红色,在尾鳍根部还有个黑斑,在鱼苗时期这个黑斑会特别显眼。
![]()
由于麦鲮喜欢温暖的水域,因此它主要栖息在我国珠江和海南一带,属于杂食性鱼类,小鱼苗时期会吃水里的浮游生物,长大后就会变成有啥吃啥的杂食性鱼类。麦鲮长得快并且不挑环境,像水库、池塘都能养活,而且它的生存能力特别强,比本土的土鲮更耐寒,就算水温降到7度也能保持比较高的活性,还不容易缺氧生病。
![]()
麦鲮、土鲮和泰鲮这三种鱼长得实在太像了,经常让人分不清,其实只要仔细观察的话,还是能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土鲮的身体扁扁长长的,腹部圆鼓鼓的,鱼头比较小,鱼嘴朝下长。它的身体是青白色的,腹部是银白色的。它的鳃盖后面有几片蓝色的鳞片,这是它最明显的标志。
![]()
泰鲮的体型比较胖,有点像鲤鱼,但要比鲤鱼更圆润一些。它的身体主要是青绿色的,背部颜色比较深,带着一点蓝色的金属光泽,腹部是灰白色的,它的鳞片有点发红,鱼鳍边缘也带着淡淡的红色。
![]()
总之,对于钓友们来说,麦鲮鱼不是用来下锅的食材,而是用来较量的对手,因为钓鱼的乐趣不是只有吃鱼,那种和鱼斗智斗勇的过程也是很重要的。从精准判断咬钩时机,到巧妙使用钓技化解鱼的挣扎,再到最终将其制服,这一连串的操作才是钓鱼运动最迷人的地方,而麦鲮是在告诉每一位钓友,最珍贵的不是鱼获本身,而是那个全力以赴的过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