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远郊地铁大跃进”真不是这么玩的!南京这160亿花得肉疼不疼?
烧钱轨道!南京两条城际线每公里造价60亿,纳税人的钱经得起这么铺吗?
“轨道一响,黄金万两”?这句老话在跨市地铁上完全失灵!最近宁马城际(S2)热滑试验成功,宁扬城际(S5)过江段宣布启动盾构招标,看似双喜临门。但当造价账单摊开,60亿每公里的天价数字砸得人眼冒金星——这不是轨道交通,这是用百元大钞铺路!
![]()
▍天价账单撕开都市圈浪漫滤镜
查阅江苏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数据:宁马城际南京段全长26.51公里,总投资159.8亿元。换算下来每公里烧掉6.03亿元。对比全国同类项目,温州S2线每公里4.2亿,成都19号线每公里5.1亿,宁马线造价直接冲上珠峰。更惊人的是宁扬城际,仅过江隧道段9.3公里就预算76亿,每公里成本飙到8.17亿元,创下长三角轨道建设单价之最。
这两张账单甩出来,马鞍山和扬州的财政局长怕是要彻夜难眠。2023年马鞍山财政收入202.3亿,南京段投入就抽走其八成财力;扬州稍宽裕些(545亿),但宁扬线总投资近330亿的总体量,足够掏空其两年半的财政结余。
![]()
▍客流预测数据吹起巨大泡沫
支撑天价投资的客流预测报告更为魔幻。宁马城际可研报告声称初期日客流22万人次,相当于每天把马鞍山市区1/4人口运往南京。看看现实参照:2023年苏州昆山通往上海市区的轨交S1线,日客流仅8万人次。而宁马线所经的板桥、江宁滨江等区域,目前晚高峰公交车上座率不足三成。
宁扬城际的乐观预测更令人瞠目。该线宣称远期跨江客流达32万人次/日,但长江大桥当前日均车流才11万辆。让扬州市民放弃开车改挤90分钟地铁?这种预测如同要求奶茶店每天卖出1000杯,却开在养老院门口。
![]()
▍主城地铁变“十年烂尾工程”
当远郊轨道高歌猛进时,南京主城区正上演荒诞剧。2016年开工的地铁5号线,8年过去才完成总工程量70%,卡在山西路等片区纹丝不动。家住三山街的李先生苦笑:“孩子小学时说通车送他上学,现在他都高考了还在画饼。”
比对建设资金流动更让人心寒。2023年南京基建投资中,跨市线路占比飙升至45%,而主城加密线投资同比缩水19%。资金输血方向明晃晃写着:宁要都市圈面子,不要主城通勤里子。
![]()
▍债务雪球正在疯狂滚动
更严峻的是运营黑洞。参照合肥都市圈滁宁线——这条被捧为跨市样本的线路,开通半年日客流不足1万,财政补贴高达票价收入的400%。宁马、宁扬两线的运营成本更恐怖:按南京地铁集团年报数据测算,其单公里运营成本约500万/年。也就是说,宁马线每年需烧钱1.3亿维护,足够建300所希望小学。
财务压力最终必定转嫁给普通人。上海金山铁路的先例已证明:当财政无力兜底时,“惠民票价”立刻变身“抢钱利器”。从7元跳涨到16元的票价,让双城通勤族每天多啃两顿泡面。
![]()
▍决策链条藏致命逻辑漏洞
离谱数据背后是扭曲的决策机制。某轨道专家匿名透露关键细节:“跨市线客流预测由三方联合操刀,地方政府为争项目,要求咨询公司按‘达标客流’倒推数据。” 南京某设计院工程师更直言:“过江段造价高企因强推超大直径盾构机,明明8米直径够用,非要上15米‘面子盾构’。”
更值得玩味的是补偿规则。按照现行都市圈协议,造价分摊完全按境内里程切割,根本不考虑客流受益比例。这意味着在南京上班的马鞍山人,其通勤效益全被马鞍山财政买单。
![]()
▍产业空心化戳破共建谎言
轨道延伸处未见产业崛起。安徽发改委2024年初调查报告显示:宁马线途经的江宁滨江开发区,三年累计关停企业47家,却新增了9个地铁上盖楼盘。扬州市民王女士的吐槽更扎心:“通车后怕是南京人来吃早茶更方便,我们的包子铺倒先被房租压垮。”
当轨道成为抽水机而非造血机,所谓都市圈共赢沦为单方面输血。宁镇扬产业协作推进八年,扬州汽车零部件为南京整车厂供货比例反从18%降到12%。轨道未通,产业早已分道扬镳。
![]()
核心质疑:
每公里6亿的造价有无腐败猫腻?为何远超同类项目均值
22万日客流预测怎会高过京沪高铁苏州段实际客流
宁扬线硬上超大盾构是为技术需求还是设备商利益
主城线持续烂尾是否构成行政不作为
历史镜鉴:
美国克利夫兰的“红线轻轨”是最惨烈前车之鉴。这条为振兴远郊建造的轨道,开通三年载客量不足预测1/10,200亿投资换来日均400乘客的荒诞结局。最终政府破产重组,轻轨变“鬼轨”。
最后的忠告:
南京都市圈需要轨道,但绝不需要用金砖铺就的轨道。当决策者沉醉于“轨道里程全国前五”的虚荣时,请摸摸纳税人干瘪的钱包,看看主城区通勤族焦灼的脸。都市圈不是唐僧肉,更不该是财政的无底洞!这条轨道究竟是开往繁荣,还是奔向债务悬崖——该踩刹车算笔明白账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