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友们常说的长得怪,判得快虽然是句玩笑话,可却帮了不少钓友的忙,让很多钓友在遇到不认识的鱼时都直接放生了。在今年6月,重庆有位钓友发视频展示他钓到的一条怪鱼,但他只展示了10多秒就赶紧放生了,显然他知道这不是普通的鱼。
![]()
虽然展示的时间很短,但这鱼的特征拍得很清楚。它体长侧扁,鱼尾粗壮,鱼头尖尖的像泥鳅。最特别的是它的嘴巴,是马蹄形的,鱼嘴厚厚的,还长着三对鱼须。它体色是黄褐色,身上布满深褐色的条纹。虽然有一些泥鳅特征,但它看上去绝对要比泥鳅稀有很多倍。
![]()
有网友说它肯定是胭脂鱼,还吓唬钓友说抓回去就得坐牢。其实这位网友搞错了,这鱼是长薄鳅,虽然和胭脂鱼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长得也有点像,但仔细看差别可大了。
![]()
两种鱼身上都有深色花纹,但胭脂鱼的花纹更粗更乱,成年后这些花纹就会消失,并且胭脂鱼是个驼背,看着更像鲤鱼,而长薄鳅就是标准的泥鳅体型。另外,这位重庆钓友是意外钓到的,并且当场就放生了,肯定不会去坐牢的。
![]()
最后,评论区居然有好多网友在讲述这种鱼的味道,这在误钓保护鱼类的视频评论区可不多见。原来,在2021年它成为保护动物之前,确实是大家餐桌上的常客。这些网友说这鱼的肉有点柴,但鱼皮很软,看来他们是真的吃过。既然以前是餐桌上的常客,那为什么在水产市场中很少见到呢?难道还没实现人工养殖吗?其实早在1999年,鱼类专家就成功的让采集到的长薄鳅鱼卵孵出了小鱼苗,但这距离实现它的人工繁殖还远远不够,还有很多技术难题没有攻克。
![]()
长薄鳅是一种生活在长江中上游的淡水鱼,特别喜欢栖息在金沙江、岷江这些水流湍急的地方。别看长薄鳅长得不起眼,它可是个狠角色。作为肉食性鱼类,它不像其它泥鳅那样温顺,会专门躲在石头缝里捕猎小鱼小虾。这种鱼对生活环境的要求特别高,既要有很多石头缝可以藏身,又要有充足的小鱼小虾当食物。
![]()
导致它们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个原因就是过去的江河生态恶化导致小鱼小虾减少,它们经常饿肚子所以就发展不起来。第二个就是修水坝以及水土流失让它们的栖息地越来越少,连让它们产卵的地方都快没了。第三个就是滥捕,以前的渔民捕得太狠,导致它们现在的野生种群已经很少了。
![]()
为了保护长薄鳅,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就是将它们列为了二级保护动物,用法律手段防止它们受到伤害,这是最有效的保护方式。另外,十年禁渔政策对受保护鱼类的帮助很大,但对于长薄鳅来说不能光靠这一项政策,它还需要额外的保护措施,比如研究它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人工放生等等。只要能在水产市场上买到人工养殖的长薄鳅,那就能减少别人去捕捞野生长薄鳅的几率,从而大大减少野生长薄鳅的生存压力。
![]()
总的来说,长薄鳅的命运,其实也是很多长江稀有鱼类的缩影,它们曾经随处可见,如今却成了需要法律保护的物种,如果我们再不行动,或许未来连偶遇它们都会成为奢侈。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的很简单,那就是不买卖、不食用受保护的鱼,遇到可疑的鱼及时放生。只有留住这些长江里的珍稀鱼类,才能留住母亲河的生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