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仲礼的话又一次得到验证,欧盟拒与中国签气候声明,称减排不够环球网报道,欧盟官员透露,欧盟布鲁塞尔已多次拒绝中方提出的在纪念中欧建交50周年峰会上,签署并发布气候行动联合声明的请求。按照欧方给出的理由是,中国减排行动还不够,除非中方承诺采取更多措施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欧盟才会愿意签署。
对此,我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7月7日的记者会上回应称,中国始终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回应的话很短,但却铿锵有力。因为这句话的背后是中国绿色经济蓬勃发展,以及我们在兑现减排承诺上的积极行动。
![]()
欧盟
有句话说得好:美西方把碳中和作为制裁和限制发展中国家崛起的手段,但我们中国却把“碳中和”发展成了产业,为人类的未来而努力。
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已提升至42%,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新增装机量,连续4年保持全球第一,累计已突破14亿千瓦,超过中国煤电装机总量。另外,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上已达到3140万辆,占据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半数以上。而不说保有量的问题,我们就拿每年电动汽车销量作比较,全球2024年电动汽车销量是在1700万辆左右,而中国一家就达到了900万辆,占据近6成的市场份额,说一句正以一己之力推动全球实现能源转型,并不为过。
![]()
早在2020年的全球气候峰会上,中方就当着世界的面宣布,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但这一目标,我们早在2024年就已完成,与我们提出的最后期限提前6年。中国现在每消费3度电中,就有1度电是“绿电”。
用国际能源署在2024年末发布的2份新能源报告,认为全球能源市场已经进入由中国引领的“绿色电力时代”,甚至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还作出了一个形容,称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新能源故事都是中国故事。
![]()
中欧关系
反观欧盟自己,虽然在推进绿色经济这件事上,欧盟过去比较热衷。甚至还在2019年推出了欧洲绿色协议。许下极大的宏愿,称要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也就是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但西方的嘴,骗人的鬼。欧盟的“绿色协议”仅仅只坚持了1年时间,随着俄乌冲突爆发,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被切断,欧盟两大碳排放大国的德国和法国,为了保证冬季供暖,以及工业、制造业的正常生产,开始大量使用煤炭,也就是火力发电,所以欧洲“碳中和”的戏早就唱不下去了。
根据欧盟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欧盟2023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34亿吨,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排名第四位,若是相比上一年的碳排量不减反增。
![]()
另外,再拿电动汽车来说,截至2023年,欧盟地区的注册电动汽车总数仅为450万辆,还不如中国市场1年的销量。电动汽车占欧盟2.55亿辆汽车保有量的1.7%。之前,欧洲车企纷纷喊着要自2030年前实现电动化,不再生产油车,可如今这些企业早已全部改口,表示会继续生产油车。
对比欧盟和中国在碳排放承诺兑现上的表现,只能说丁仲礼院士的话含金量还在上升。他当时说:我在这给你预测,西方的这些国家就是放空炮,你以为他们会真的减排吗?咱可以走着瞧,而中国是正儿八经要做的。
可以说,欧盟拒绝与中国签署并发布气候行动联合声明,恐怕不是所谓的“中国减排不够”,而是欧盟自己想反悔,不想兑现减排承诺,所以反咬一口、倒打一耙。
![]()
毕竟真要说减排不够的问题,那欧盟应该将嘴放在美国身上念叨才是。美国现在人均碳排放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3倍,可即使如此,美国政府不仅不想着减排,减缓全球气候变暖速度,为人类未来发展着想,反而还在加大碳排放量。
比如最新通过的“大而美”法案,其中就明确取消了对电动汽车的补贴,取消加州在2035年实现80%汽车电动化的豁免权,同时还要加大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开发和使用。
最后,从中国西北到北方,再到南边以及沿海地区,到处都是光伏电板,以及矗立的大风车。大街上,则是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中国人民正在用自身的勤奋努力和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向全球交出一份优秀的“绿色答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