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明朝若不是在这两个决策上失误,也就没有大清朝近三百年国史了

0
分享至




文:牛奕达

曾几何时,晚明成了正面的事物,因为“决不妥协”与“君王死社稷”。

“绝不妥协”说的是晚明政府,而“君王死社稷”说的是崇祯。

说晚明政府绝不与任何势力妥协,大家都知道,是不与两股势力妥协——1620年萨尔浒之战崛起的后金(1636年改名为“清”)和1627年陕西爆发的范明农民军起义。说崇祯“君王死社稷”指的是1644年崇祯拒绝南迁也拒绝投降,吊死在煤山。

前者在人们心目中成了政府中的楷模——尤其是不与清朝势力妥协简直成了誓死捍卫中华民族利益的象征,后者视死如归的与社稷共存亡的精神则更是让人们唏嘘不已!

但是,笔者却有着与之相反的及看法——“决不妥协”是愚蠢,“君王死社稷”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崇祯帝煤山自尽

1

晚明两线作战,疲于奔命

1620年萨尔浒之战和1627年陕西爆发的农民军起义可谓晚明政府的两大催命符——明朝政府不仅再也不能收到粮食大区陕西省的粮食,还必须多掏军饷、粮饷去应付量大敌对势力。

明朝因此疲惫不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末三饷——辽饷(明末为筹充辽东军饷、对付后金-清而加派的田赋,到崇祯末年,增至九百万两以上);剿饷(明末为筹措镇压民变军饷而加派的田赋,到崇祯末年,剿饷共征三百三十万两);练饷(明末以筹措练兵军饷为名加派的田赋,崇祯十二年,总额达七百三十万两)——明朝怎能不亡?

大家都看出来了,明朝政府既要应对起义军,还要应对满清,这犯了军事上的大忌——两线作战。解放战争是时,Mao主xi就批判过国民党:“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是的,明朝政府正是犯了蒋介石那样的错误,最终无论是后金-清还是农民军起义哪个都解决不了!



▲明朝

甚至,我们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表明,清朝统治者与农民起义军曾经互相呼应:

  • 1634年——崇祯七年,农民军被明朝围困于汉中附近峡谷中;同时清朝发动入口之战,兵分四路向明朝腹地进攻,以宣府、大同为主要攻击目标,影响所及至于北京戒严。

  • 1636年——崇祯九年七月,农民军在陕西盩厔(今周至)战败;而该年六月至九月,清军由武英郡王阿济格等率领,分路入独石口,进抵居庸关,攻克昌平,直逼北京。

  • 1638年——崇祯十一年,起义军败于梓潼,被迫出川北上,是年冬,明三边总督洪承畴﹑陕西巡抚孙传庭设伏于潼关原,起义军面临覆亡;同时清朝自该年九月令睿亲王多尔衮、克勤郡王岳托等率领清军分两路,一入墙子岭,一入青山关,至通州会师,包围北京。

注意1634年,1636年和1638年这三年,农民起义军都曾惨败,尤其1638年,由洪承畴率领的五省联军就要把农民军彻底围死之时,清朝入关,洪承畴被迫悲伤救援,农民军得以逃出生天!

反过来说清朝,如果明朝不把大批军队放置于陕甘用于平息农民起义军而是大举进攻满清,满清也撑不了多久。由此可见满清与农民军就是利用了明朝的两线作战才都得以生存下来!



▲李自成农民起义

2

如果议和,则明朝军队可集中全力消灭起义军

其实,崇祯可以先与满清议和,然后调集全部精锐部队针对农民军。许多人认为其实满清统治者并没有与晚明政府议和的诚意,其实这是不对的。

当时满清人口总共几百万,大明上亿,客观的说满清的统治者并没有做好统治明朝的准备,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1638年这一年,皇太极对北京还是“围而不打,抢劫为先”。这就促使如果晚明政府给大清和谈,甚至多让出一点一粒,应该还是可以换的明清和平,一边抽出全力镇压农民军!

但是可惜,晚明政府没有这么做。

其实,明清曾有过三次议和,还都是明朝提出的。

首开明清议和先例的是辽东巡抚袁崇焕。

天启六年九月,当努尔哈赤死讯传至宁远后,袁崇焕即派锁让人前往后金吊唁,贺皇太极继位,并提出“欲两国通好”。皇太极的态度是积极的,但是明朝政府这边很冷淡。

直到1628年,皇太极遂再次提出议和之路。这次甚至去其帝号——来书的落款已抹去天聪年号只写己巳年但均不见下文。皇太极在议和屡遭拒绝的情况下,将战争升级,第一次和谈宣告失败。

第二次和谈是在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清崇德三年,)三月,在明阁臣、兵部尚书杨嗣昌授意下,由驻锦州太监前往沈阳与清议和,但明朝的这一主动的议和之举却又有头无尾。清方不见明朝的回音,遂于八月分兵两路大举攻明。由明朝挑起的明清间第二次议和又宣告失败。

明清间的第三次议和开始于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当时,明朝在松锦之战中败局已定。

这年三月,崇祯被迫派兵部尚书陈新甲派职方郎中马绍愉携书至沈阳,与清议和。皇太极也表现了很高的热情,但马绍愉回京之后,明廷不仅未再遣使致书,而且不久,议和之事败露,陈新甲竟以通敌卖国罪被弃市。至此明与清的第三次议和也是最后一次宣告失败。



▲明末辽东形势

3

崇祯死了

1644年,农民军前锋逼近京师。走投无路的崇祯皇帝吊死在了煤山,用生命妆点了亡国之君的尊严。

崇祯既没有选择投降,也没有选择南迁,甚至连太子都没有正式送出去(后来太子跑出去了,被南明弘光政府找到,不承认,将其杀害)。

在他身后,长江以南,一系列南明政权虽然相继而立,却又相继而亡!

其实,当时明朝在长江以南还有上百万军(后边南明一个弘光政权的兵力就达到百万),还有一个设施非常齐全的留都南京可以做现成首都(南京有完整的六部设置)。。。

究其原因,内部不团结,互相争斗,斗得一塌糊涂。结果一盘散沙,被满清各个击破!

这,全是为了一个词儿“正朔”!正朔,即”正统“的意思。象征着一个王朝统治、代表中国的合法性与唯一性,说白了,就是谁能当老大,谁该当这个家?



▲1644年形势图

最开始,留都南京的一些文臣武将中,史可法主张拥立桂王朱常瀛,而钱谦益等东林党人则以主张拥立潞王朱常淓,但最终福王朱由嵩在卢九德的帮助下获得继立。这个开始就预示着南明内部矛盾,争斗不断。没过多久暴发太子案(即崇祯太子被杀),驻守武昌的左良玉不抵抗清军,竟然以“清君侧”为名,顺长江东下攻打南京!逼迫马士英被迫急调江北四镇迎击左军,致使面对清军的江淮防线陷入空虚。史可法时在扬州虽有督师之名,却实无法调动四镇之兵。结果,南明第一个政权仅仅存在一年即被清军消灭。

弘光政权垮台后又有杭州的潞王朱常淓福州的唐王朱聿键(1645-1646)、绍兴的鲁王朱以海(1645-1653)、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1645)等政权先后建立,但鲁、唐二王政权却开始在自己之间为争正统地位而,各自为战,甚至互相开战,先后为清军所各各击灭。

最后,当最后一位南明国主朱术桂在郑克塽降清时殉国,正朔,也就成了一个笑柄!

但,假如崇祯不自尽呢?

如果崇祯不自尽呢?如果崇祯南渡呢?

他是大明朝的皇帝,没人敢跟他争,正朔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然后,他登上金陵城头,振臂一呼,南部各省云集响应,我猜,情势一定比南宋赵构南渡是好得多!这是因为,南宋当时面临的北方敌人只有一个——金;而这时明朝面临的北方敌人有两个——农民军和满清,这两股势力一定会互相打起来,这时候明朝就能得到了很多的时间喘息歇息。然后再以“恢复中华”的名号起兵,并努力联合旗农民起义军,这很容易做到,因为农民起义军也是汉人,共同抗清,很有基础(后边李定国就是例子);最后共同夹击满清,那么大明复国有望!



▲崇祯皇帝,朱由检(1611年—1644年)

4

历史没有如果

其实,明朝灭亡是注定的,历史没有假设。

明朝灭亡的根源是制度,可以说,是制度决定了大明不能和满清议和,也是制度决定了崇祯不能南迁,最终,也是制度决定了大明注将灭亡。为什么会如此?原因还得从明朝制度说起。

明朝设立内阁和司礼监互相牵制,又设立御史衙门对二者进行监督。到御史衙门的主要是所谓“清流”,自诩“直言敢谏”的“忠臣”。明朝皇帝在于这些人的较量中屡屡败北,尤其是明神宗在与清流“定国本”的争斗中的失败使这些人俨然成为了朝廷甚至是皇帝的监视者。

这些人做事大多不考虑国家利益,主要是抱着一些什么“华夷之防”的教条,认为一旦和谈是就是丧权辱国,就是屈膝卖国!崇祯在这些人的不断“强谏”下自然退缩了!尤其是最后一次,明明是崇祯派人和谈,但清流“强谏”,崇祯竟然下的只得找陈新甲当替罪羊了事——明清和谈,绝不可能!



▲皇太极

再来说南迁,仍然不可能。

罪魁祸首还是这帮清流。大家不要忘了一百多年前,当明英宗土木堡惊变被俘虏后徐有贞主张南迁时,于谦说过的话:“主张南迁者,杀!”所以,当崇祯提出南迁时,这帮人又跳出来了:左中允李明睿在皇帝的召见中提出了南迁的建议,不料内阁首辅陈演坚决反对,在其授意下,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上疏谏阻,斥南迁为“邪说”,并扬言“不斩明睿不足以安人心”!

三月初三日,督师大学士李建泰奏请皇帝南迁,却又被光时亨指责为企图效仿唐肃宗故事,拥立太子以架空皇帝,此话一出再无人敢议论南迁之事。后来,连懿安皇后的极力反对,质问他“祖宗宗庙在此,迁何往?”南茜最终搁浅!

可以说,在大明晚期东林党清流遍布满朝的情况下,有的只是空谈“精神”的大臣,却无真正“救世”的良臣,最终决定了大明朝走投无路,最终灭亡的命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10月1日起,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4罚3禁1扣车”,处罚明确了

10月1日起,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4罚3禁1扣车”,处罚明确了

起喜电影
2025-09-19 11:05:11
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边境安全事件致中方人员伤亡 外交部发布提醒

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边境安全事件致中方人员伤亡 外交部发布提醒

新京报
2025-09-18 20:20:09
55岁窦唯已迁居阿那亚多年,骑电动车,买菜砍价,生活过得惬意

55岁窦唯已迁居阿那亚多年,骑电动车,买菜砍价,生活过得惬意

书雁飞史oh
2025-09-08 17:38:38
翟欣欣一审获刑12年:4段婚姻敛财3000万,再也不能用美貌骗婚了

翟欣欣一审获刑12年:4段婚姻敛财3000万,再也不能用美貌骗婚了

汉史趣闻
2025-09-19 14:32:28
时隔3年!浙江,将再度表彰

时隔3年!浙江,将再度表彰

政知新媒体
2025-09-18 08:29:08
起底索要千万逼死前夫获刑12年的翟欣欣:曾是大学“院花”、北交大硕士,两次闪婚闪离

起底索要千万逼死前夫获刑12年的翟欣欣:曾是大学“院花”、北交大硕士,两次闪婚闪离

极目新闻
2025-09-19 13:53:49
没了退路的内塔尼亚胡,带领一千万以色列人,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

没了退路的内塔尼亚胡,带领一千万以色列人,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

梁讯
2025-09-17 09:15:36
2-13!中国队实力弱 创12年尴尬纪录 出线难度大 亚足联帮不上忙

2-13!中国队实力弱 创12年尴尬纪录 出线难度大 亚足联帮不上忙

侃球熊弟
2025-09-19 00:20:03
波兰找借口不让中欧班列过境通行?中国劝也不听

波兰找借口不让中欧班列过境通行?中国劝也不听

梁讯
2025-09-18 17:16:23
国民党新主席票数领先!张亚中全岛通告,两岸关系再升级

国民党新主席票数领先!张亚中全岛通告,两岸关系再升级

平祥生活日志
2025-09-19 09:03:00
赵丽颖回应“与儿子手拉手过马路”话题上热搜:以孩子母亲的身份恳请,不要把镜头对准未成年人

赵丽颖回应“与儿子手拉手过马路”话题上热搜:以孩子母亲的身份恳请,不要把镜头对准未成年人

鲁中晨报
2025-09-19 17:57:25
684亿大牛股,把孕妇逼到胎停?前证代公开指控,公司暂未回应

684亿大牛股,把孕妇逼到胎停?前证代公开指控,公司暂未回应

深蓝财经
2025-09-19 19:27:31
一周超过10次!50岁女子确诊胰腺癌,家人崩溃:劝了多次都不听

一周超过10次!50岁女子确诊胰腺癌,家人崩溃:劝了多次都不听

诗意世界
2025-09-19 16:11:03
新剧上映仅9天,全智贤辱华言辞被全网抵制!网友:滚出中国市场

新剧上映仅9天,全智贤辱华言辞被全网抵制!网友:滚出中国市场

白面书誏
2025-09-19 19:09:16
有钱人的消费有多任性?网友:去哪旅游玩好了,就在哪买一套房子

有钱人的消费有多任性?网友:去哪旅游玩好了,就在哪买一套房子

解读热点事件
2025-09-18 00:10:09
已确认:全部关闭!退出中国市场

已确认:全部关闭!退出中国市场

中吴网
2025-09-16 22:31:40
华为突然官宣:9月18日,全面降价!

华为突然官宣:9月18日,全面降价!

科技堡垒
2025-09-18 12:20:20
小米手机太像iPhone?前苹果首席设计师:这是剽窃与懒惰

小米手机太像iPhone?前苹果首席设计师:这是剽窃与懒惰

热点科技
2025-09-18 16:03:45
万幸中国没帮俄罗斯,美国早就布下了三个陷阱,一个比一个致命

万幸中国没帮俄罗斯,美国早就布下了三个陷阱,一个比一个致命

时分秒说
2025-09-17 11:13:13
韩媒:国际足联允许韩国队在下个月友谊赛球衣印韩文名字

韩媒:国际足联允许韩国队在下个月友谊赛球衣印韩文名字

直播吧
2025-09-19 15:06:02
2025-09-19 21:15:00
创作者_l2E8
创作者_l2E8
编辑、出版、发行《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杂志。
378文章数 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轮将试航北方海路新路线 中方回应

头条要闻

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轮将试航北方海路新路线 中方回应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684亿大牛股,把孕妇逼到胎停?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家居
教育
艺术
游戏
公开课

家居要闻

公共艺术 限时体验打造

教育要闻

“初中补了3年课,高一就露馅了”,家长晒女儿分数,看清了现实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IGN《仁王3》制作组访谈:通关流派任君挑选!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