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B-70是冷战那会儿美国空军为了对付苏联搞出来的战略轰炸机。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防空系统越来越猛,美国的B-52轰炸机虽然能飞,但速度慢、高度不够,面对苏联的高空拦截机和导弹有点扛不住。美国空军一看不行,得整一个更快更高更猛的家伙,于是就有了B-70计划。
![]()
1955年,美国空军正式启动这个项目,找了北美航空公司和波音公司竞标。北美航空的设计方案更牛,最后拿下合同。1958年,这款轰炸机正式叫“女武神”,名字挺带感,寓意就是要把苏联防空网撕个粉碎。研发目标也很明确:速度3马赫(3675公里/小时),高度21500米,远程打击还能带核弹。这玩意要是搞成了,苏联估计得头疼好一阵。
要说XB-70有多强,咱得先看看它的技术。XB-70用的是三角翼设计,翼展32米,机身59.74米。为什么要搞三角翼?因为超音速飞行阻力大,三角翼能有效减少阻力,还能保持稳定。更牛的是,它的机翼尖还能动,低速时平着增加升力,高速时下折25度或者65度,利用空气压缩提升效率。这种可变几何机翼在当时绝对是黑科技,连苏联都得服气。
![]()
动力上,XB-70装了6台通用电气YJ93-GE-3涡轮喷气发动机,每台推力128千牛,换算成公斤就是1.3万多公斤。6台加起来,推力有多恐怖可想而知。发动机塞在机身下的大进气道里,那进气道宽得都能让人站进去走两步。这种设计保证了高空稀薄空气下还能有足够的氧气供应,跑3马赫一点不含糊。
超音速飞行摩擦生热,机身温度能飙到400摄氏度以上,一般材料早就化了。XB-70用的是不锈钢、钛合金和蜂窝夹层结构,强度高、耐高温,还尽量减轻重量。当时能搞出这种材料的飞机,技术含量不是一般的高。
![]()
XB-70的雷达和电子对抗系统也很先进,能远距离探目标,还能干扰敌方雷达。导航用的是惯性导航加星光导航,啥意思呢?就是靠内部设备和星星定位,哪怕在高空高速飞也不会迷路。这套东西在60年代可是高精尖的存在。
![]()
XB-70能带14枚核弹,这话听起来挺震撼,但到底行不行,咱们得算算账。官方数据说它载弹量是11.34吨,弹舱设计能塞常规炸弹或者核弹。具体能带多少核弹,得看核弹型号和重量。
冷战那会儿,美国核弹种类多得像超市货架,小到几百公斤,大到几吨。比如B28型核弹,重量900公斤左右,11.34吨除以900公斤,理论上能带12枚出头。但弹舱空间和挂载架有限,实际可能没这么多。有的资料说能带14枚,可能是指更小的核弹,比如几百公斤级别的战术核弹。
![]()
不过,XB-70的定位是战略轰炸机,主要任务是扛大当量的核弹远程打击,像氢弹这种大家伙,带一两枚就够苏联喝一壶了。所以14枚的说法可能有点水分,但11.34吨的载弹量摆在那,实力绝对不差。
XB-70造了两架原型机,AV-1和AV-2,试飞成绩亮眼但也出了大事。AV-21965年7月17日首飞,1966年1月3日也达到3马赫,性能稳得一批。但1966年6月8日,AV-2在测试时跟一架F-104伴飞战斗机撞了,轰炸机直接坠毁,俩飞行员也没抢救回来。这事儿给项目泼了盆冷水,研发热情一下子凉了不少。
XB-70技术这么猛,最后咋没量产呢?原因有仨,挺现实的。
60年代洲际弹道导弹起来了,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核打击靠它就够了。XB-70一架造价7亿多美元,太贵,维护也烧钱,战略性价比不如导弹。
苏联的地空导弹和高空截击机越来越强,1960年U-2侦察机被打下来就是例子。高空高速不保险了,XB-70的优势被削弱。
![]()
1961年肯尼迪上台,军费得省着花,XB-70这种烧钱货自然被砍。项目缩成研究性质,最后1969年AV-1退役,送去博物馆,彻底画上句号。
XB-70没上战场,但它的技术遗产一点不少。试飞数据帮后来的超音速飞机铺了路,比如气动设计和发动机布局。不锈钢和钛合金的应用,直接影响了SR-71“黑鸟”和B-1B轰炸机的研发。它的控制系统很先进,后来军用和民用飞机都借鉴了不少。
![]()
回到开头的问题,XB-70有多强?21500米高空,3马赫速度,11.34吨载弹量,能带10多枚核弹,这实力在60年代绝对是顶级的。它要是真服役,苏联防空网估计得炸锅。可惜时代变了,导弹抢了风头,防空技术也跟上了,XB-70成了“生不逢时”的代表。
不过话说回来,这家伙的技术含量的确牛,放到现在看也很有启发意义。冷战那会儿的军备竞赛,真是让人感慨——科技跑得快,战略思路也得跟得上,不然再强的家伙也只能进博物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