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人人都是创作者的时代,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开始身兼“打工人”与“自媒体人”双重身份:白天要高效处理办公事务,同时见缝插针记录灵感碎片;下班后则切换至创作模式,对着屏幕打磨脚本、剪辑视频、处理素材,让灵感快速落地成作品。
想要让工作与副业高效并行,一台既能满足高效办公需求,又能承载高质量创作任务的笔记本电脑,无疑是核心助力。
最近正好上手了新上市的Hi MateBook D 16 酷睿7版本,其护眼大屏、多屏协同、高性能处理器以及多重AI黑科技可以说是精准契合了工作与副业两个核心场景。今天,我们就通过详细评测,看看它究竟如何实现工作与创作的无缝衔接的。
![]()
(Hi MateBook D 16 皓月银)
我手里的这台Hi MateBook D 16是皓月银配色,搭配金属机身,质感相当在线。而且整体设计语言简洁、耐看,无论是带到办公室还是咖啡馆,都不会显得突兀。
虽然是一台16英寸的大屏本,但Hi MateBook D 16的便携性控制得还不错,机身厚度约18mm,重量为1.72KG,对于日常通勤来说,并不会造成太大的负担。
屏幕是一块16英寸、16:10 比例、1920x1200 分辨率的高清炫彩大屏,相较于同尺寸16:9 比例的屏幕,显示面积多出了10%。
![]()
(Hi MateBook D 16 16英寸护眼大屏)
这10%的显示面积差看似细微,但在实际体验中带来的效率提升却十分明显。办公场景下,更大的显示面积意味着更高的信息密度与更从容的操作空间。比如用Windows分屏时,过去挤挤挨挨才能放下的多窗口,现在轻松就能容纳,而且每个窗口的可视面积都不错:左边陈列写作素材,中间打开 DeepSeek 查资料,右侧留给 Word 文档编辑,需频繁切换窗口,思路连贯更高效;而在视频剪辑场景中,更充裕的显示空间能让时间轴的轨道排布更舒展,素材面板的缩略图也能完整呈现,无需再为了看清细节反复缩放界面、拖动滚动条,创作思路不受界面限制,剪辑效率自然事半功倍。
![]()
(Hi MateBook D 16 分屏办公)
这块大屏还是通过德国莱茵TÜV硬件级低蓝光认证的护眼屏,搭配DC调光无频闪技术,能够有效减少眼部负担。尤其对于那些白天处理工作、夜晚还要紧盯剪辑界面的重度屏幕使用者来说,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眼部保护简直是刚需。
屏幕的显示素质同样可圈可点,100%sRGB色域覆盖和300尼特的亮度,保证了色彩的准确和画面的清晰细腻,足以应对日常办公和剪辑、调色需求。还有一点我特别喜欢,就是它是雾面屏设计,在户外收到临时需求,也不用担心光线太强,屏幕反光。
工作中最让人头皮发麻的瞬间,莫过于PPT即将收尾时,电脑突然因为性能扛不住而卡顿宕机;视频剪辑到关键帧,高负荷运转的设备毫无征兆地蓝屏重启,几小时心血瞬间归零的滋味,谁经历过谁懂。
![]()
(Hi MateBook D 16 搭载英特尔®酷睿™7- 250H)
Hi MateBook D 16深谙这种焦虑,它搭载了全新英特尔®酷睿™7- 250H处理器,14核心、20线程与 5.4GHz的最大睿频,像一位沉稳的“性能保镖”,无论是多任务办公的并行负载,还是视频渲染、大型软件运行的高压场景,都能从容应对。而双鲨鱼鳍风扇的强效散热,还能快速带走高负载运转时产生的热量,避免因机身过热导致的性能降频,让处理器始终保持 冷静高效的工作状态。
更贴心的是,遇到专业软件或高强度任务时,无需复杂设置,按下 Fn+P 即可一键切换高能模式,就让性能瞬间“火力全开”。
我们也对这款笔记本进行了实际测试:选取50张RAW格式的原图导入PS,总容量超2GB 的素材在软件中快速加载,整个过程不到几秒就完成了,足见其性能强劲。
![]()
(Hi MateBook D 16 实测)
存储方面,Hi MateBook D 16同样让人安心,配置了1TB 固态硬盘。这种大存储设计,让你可以放心下载海量高清素材、囤积创作文件,不用再为磁盘空间告急、图标变红而频繁清理删改,素材积累和文件管理都能更从容。
更让人惊喜的是,这台笔记本的“多屏协同”功能用起来格外丝滑。点击桌面右下角的控制中心,就能找到汇聚周边设备的“超级终端”界面,把代表手机的图标轻轻拖到笔记本图标上,瞬间就能完成连接。
![]()
(Hi MateBook D 16 多屏协同)
连接后,手机里的照片、视频、文档,不用数据线,直接拖拽到电脑就能编辑保存。更方便的是,还能同时打开至多3个手机应用窗口——工作时,电脑端文档窗口专注创作,手机窗口一边回微信消息、一边查资料,多任务并行却互不打扰,工作节奏始终流畅不卡顿。内容创作时,这个功能更是高效助手。在用电脑剪辑时,手机里刚拍好的素材可以直接拖拽到剪辑软件,省去了传输等待的时间,创作效率大大提升。
![]()
(Hi MateBook D 16 一屏三窗口)
值得一提的是,Hi MateBook D 16 还搭载了联网黑科技——超材料天线。据官方介绍,它最远能实现 270 米的信号连接,差不多是两个半标准足球场的距离。这样的实力让网络连接格外稳定,即便在信号复杂的会议室、人多的咖啡厅,也能保持流畅的网络体验,不会因为断网、卡顿打断工作节奏。
续航表现同样让人放心。70Wh 大电池搭配 65W 快充,基础办公一整天下来还有剩余电量,午休时简单充一会儿电,就能满足半天会议的使用需求。对于经常需要移动办公的人来说,这台机器实实在在解决了“信号差、电量慌”两大难题,让移动办公更自在从容。
![]()
(Hi MateBook D 16 65W快充插头)
还有不少使用体验上的加分细节值得说道。比如 AI 的深度应用,在在线会议已成常态的当下,Hi MateBook D 16 的 AI 慧眼功能不仅支持一键切换虚拟背景,避免居家办公时的环境干扰,还能智能过滤环境杂音,让发言清晰传递;智慧语音功能则能实现实时语音转文字,会议纪要、灵感记录都能即时生成,省去事后整理的麻烦。而针对创作场景,内置的 AI 空间支持超100个智能体,无论是撰写文案、生成配图,还是优化脚本框架,都能快速响应需求,让创作思路加速落地。
![]()
(Hi MateBook D 16 AI慧眼功能)
细节设计上,Hi MateBook D 16 的 C 面布局高效贴心,在有限空间里加入了独立数字小键盘,对于财务、数据分析等需要频繁输入数字的用户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扩展性也无需担心,机身配备全功能 USB-C、USB 3.2 Gen1、USB 2.0、HDMI 以及 3.5mm 耳机接口,足以满足外接显示器、鼠标、U 盘等日常办公和娱乐需求。更贴心的是,Hi MateBook D 16出厂就预装了 Windows 11 系统与 Office 家庭版,省去额外购买和激活的麻烦,开机就能投入工作。正版软件不仅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还能避免兼容性问题,让办公效率从第一步就得到保障。
![]()
(Hi MateBook D 16 左侧接口)
![]()
(Hi MateBook D 16 右侧接口)
评测总结:
总体来看,Hi MateBook D 16酷睿7版本,精准抓住了职场人高效办公与高质量创作的双重需求。它以均衡且全面的表现,实现了工作与创作场景的无缝衔接——既通过大屏护眼、智能协同及AI辅助功能等满足了日常办公的严谨高效,又凭借强劲的性能支撑,为创作的高效落地提供了保障,让兼顾主业与副业的用户无需在设备上做取舍,成为双场景切换中的可靠助力。
目前Hi MateBook D 16酷睿7版本,已在京东自营旗舰店及线下官方授权店开售,叠加20%国补优惠,这套兼顾高效办公与专业创作的旗舰配置,不到5000元就能入手。另外,如果你仅仅需要日常办公,对性能没有过高要求,还可以关注下同系14英寸与15英寸的酷睿5版本,叠加国补只要三千出头就能到手,想入手的话不妨抓紧机会(国补以各地政策为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