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Robotaxi行业正迎来黄金窗口期。
文远、小马智行、哈啰等中国企业正在通过更灵活的身段,加速多元化布局和轻资产运营。
当前行业仍处商业化探索阶段,政策松绑与技术突破推动竞争,但盈利模式尚未验证。
为了达到这一点,软硬件的自主程度、对供应商的依赖度,都是层层环节中需要确定的要素。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ndrew_7251,深入交流更多汽车行业新进展。市场与项目咨询、人才服务、决策研判,添加Aristodemus0403。
以下是正文:
01
黄金时代正在来临
2009年,谷歌率先启动自动驾驶汽车项目,并于次年在加州开展了公开道路实车测试,拉开了Robotaxi的序幕。
经过十余年技术迭代,无人驾驶行业正在迎来黄金窗口期。
ARK Invest最新发布的《Big Ideas 2025》研究报告预测,2030年Robotaxi可能创造高达34万亿美元的市场。
而这片尚待开发的蓝海,目前仍是“中美双极”格局。
美国方面,谷歌旗下的Waymo早已在旧金山全域开放服务,订单量不断攀升且计划扩大产能,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也高调宣布入局。
中国市场虽起步稍晚,但发展势头迅猛。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在多地开展商业化运营,注册用户数量与出行服务次数大幅增长。小马智行CEO彭军更是直言,2025年是Robotaxi的量产元年。
可以预见的是,中美企业在商业模式、运营体系、财务及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化发展,将持续影响全球Robotaxi产业格局的演变。
02身段更加灵活
考虑到技术迭代趋同,各头部企业在商业路径与运营模式上的区别更加明显。
美国方面,Waymo商业模式代表了一众企业的共性,“车是自己的、运营也是自己的”。具体来讲,Waymo采用了一种新型出行公司模式,自营完整的Robotaxi车队并且使用Waymo One App来提供服务。
这种全栈自营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全流程可控:硬件配置、传感器融合、调度算法、车辆维护、客户服务等关键环节均由Waymo自主管理,确保技术安全性和运营稳定性。
但如此模式也带来了极高的成本压力,主要体现在硬件贵、部署慢、人力多三个方面。
截至2025年5月,相关分析师估算Waymo单车成本高达15-20万美元,远高于普通乘用车。与此同时,其扩张速度受限于城市级部署的高门槛,每新进入一座城市,就需要重新部署地图系统和车队。
虽然能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但这种商业模式要真正跑通,仍需时间与密度的双重验证。
中国方面相对更加灵活,在起步方面相对迅速。
文远知行已经布局L2-L4全产品线,打造“1个自动驾驶平台+3大应用场景+5条产品线”来构建完整的业务矩阵,形成了“产品+服务”双轮驱动的商业模式。
产品端,公司通过Robotaxi、Robobus等硬件销售实现收入,与雷诺、Beti合作的法国无人小巴项目,采用“卖车+客户运营”的模式。
服务端,公司分为直接运营、技术输出及数据服务三类,2024年其端到端大模型WeRide One的上车被视为技术突破点,应用于L4无人驾驶和ADAS辅助驾驶系统。
然而,多元化战略虽然能覆盖更广泛的市场,也面临资源分散的挑战。
2024年,文远营收3.61亿元,同比下滑10.13%,核心服务收入锐减21.55%,硬件销售虽增长61.8%但占比不足25%,难以抵消主业萎缩。
与此同时,企业净亏损25.17亿元,同比扩大29.13%。根据详细财报数据,研发高投入和全球化运营成本或成为拖累利润的主因。
摩根大通日前研究报告指出,将文远知行2025年的预测收入由9.5亿元调低至6.20亿元,降幅35%,毛利润由1.96亿元调低至1.17亿元,降幅40%;2026年的预测收入也由31.42亿元调低至25.24亿元,毛利润由8.66亿元调低至7.08亿元。
另一边,小马智行通过与丰田、北汽新能源、广汽埃安的合作研发,三款合作车型将在2025年落地,整合各方资源下降低了生产成本,也提升了量产化能力。
同时,小马智行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与第三方车队、物流平台合作,避免自建车队的高额投入,降低资金压力。
但劣势在于,商业化进程仍面临多重障碍,行业竞争的加剧和外部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为其未来发展蒙上阴影。
财务数据方面,2024年,小马智行净亏损达2.75亿美元,较2023年的1.253亿美元大幅扩大。其中,第四季度表现尤为严峻,总收入同比下降29.8%,毛利润下滑56.5%,单季净亏损1.81亿美元,同比激增774.9%。
与文远知行相同的是,高研发投入是亏损扩大的主因。全年研发投入10.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
按照企业测算,Robotaxi车队需达到1000台规模才能实现盈亏平衡,但当前运营车辆远未达标,收入难以覆盖高昂的运营成本。
这意味着,即便技术领先,国内外诸多企业都亟待扩大商业化规模,否则将长期处于烧钱状态。
与此同时,哈啰近期也宣布正式进军Robotaxi赛道。
6月23日,由哈啰、蚂蚁集团、宁德时代通过旗下投资主体共同发起成立的“上海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沪注册,公司注册资金12.88亿元人民币,将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安全应用和商业化落地。
据悉,哈啰Robotaxi业务及研发团队已经招募了一批AI大模型、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技术人才。
运营模式上看,这次合作实际上是三方基于各自优势在robotaxi业务上的抱团冲刺。
哈啰近年来持续深化出行业务,拓展海外市场,并推动AI在出行领域的深度应用,为进入Robotaxi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
蚂蚁集团在大模型、强化学习、具身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布局,以及在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经验,可为哈啰发展自动驾驶业务提供广泛支持。
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技术、智能滑板底盘技术,则能支持底盘与智驾模块的深度集成,为自动驾驶提供安全底座。
从合作背景来看,三方将整合宁德时代电池技术、蚂蚁集团AI与支付生态、哈啰2800万日活用户及360座城市运维网络,共同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与场景落地。
03
牌桌之争
不久前,小马智行创始人楼天城接受腾讯新闻采访时曾表示,L4“牌桌”本身有着清晰的门槛和标准——即无人化和规模化。
楼天城表示,早在两年到两年半之前,很多家都已经做到无人了,但这不是大家探索的东西(技术),Waymo可能更早,甚至三四年前已经做到无人。
但从规模化和无人化两个标准看,除了“牌桌”上的这三家公司,其他公司没有达到这三家公司两年半前的状态,差距已经落后两年半时间了。这才是真正行业发展的状态。
这一“牌桌”观念,却引发了业内同行文远知行的异议。
据文远表示,如果从成绩看,文远知行在中国已公开运营Robotaxi超过2000天,保持了无一起主动责任事故的安全记录,是全球唯一一家从未因安全问题被监管部门叫停或吊销牌照的自动驾驶公司,且是唯二拿到广州和北京最先进的牌照的公司。
目前,全球在中美市场之外能公开打到、坐到的Robotaxi,有且仅有文远知行一家,其在阿联酋已上线Uber平台,很快会在瑞士上线。Uber在全球范围承诺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自动驾驶公司也有且仅有文远知行,双方将在五年内新开15座国际城市、规模化推广Robotaxi。
考虑到各家都有核心成绩,文远知行认为最核心的是自动驾驶行业还远没有到零和竞争的阶段。更重要的是各家凭借扎实的技术、可靠的产品、共赢的合作,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份额,共同为用户持续提供优质的服务。
小马与文远的观念不同,也反映了当前robotaxi实际并未达到统一筛选标准的阶段。
不仅如此,如哈啰这类拥抱产业链力量的新势力还正在跃跃欲试加入其中,更多的不确定性还在持续上演。
眼下最近的统一标准,或许要集中在在单城验证可持续的盈利模型上。
04
尾声
Robotaxi赛道,正在超越讲故事的阶段。
随着政策松绑与资本加码,规模效应也许不是最紧急的,眼下的重心是如何在试点区域打造一个单城可持续盈利模型。这是一个资本更信任的故事,也更能缓解还要持续很久的资金压力、以及各家对于“牌桌”的不同理解。
为了达到这一点,软硬件的自主程度、对供应商的依赖度,都是层层环节中需要确定的要素。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ndrew_7251,深入交流更多汽车行业新进展。市场与项目咨询、人才服务、决策研判,添加Aristodemus0403。
- XINLIU -
喜欢就奖励芯流一个“”和“在看”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