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阿塞拜疆,怎么就闹起来了?】
曾经的独联体一员、昔日的高加索好兄弟,如今居然在堂堂国家级电视台的新闻栏目上,当众指着普京的鼻子出言不逊。苏联没了,人心散了,俄罗斯这队伍是越来越不好带了。俄乌冲突一天不接受,俄罗斯压不住乌克兰,像这样敢明目张胆地跳出来骑脸的小弟,往后恐怕只会越来越多。
“普京先生,我们知道,你们习惯了统治那些被俄罗斯强行吞并的民族。不管是沙皇时代,还是苏联时期,你们俄罗斯人总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无论是阿塞拜疆人、乌兹别克人、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土库曼人,还是其他民族,在你们眼里,我们永远都是二等公民。你们不喜欢看到一个强大的阿塞拜疆,不希望我们收复失地、恢复主权,维护自己的利益,还坚持我们的原则做事。或许,你们是想让时间倒流回1937年,像斯大林时代那样行事。”
“30年了,在过去30年来,阿、亚两国的纳卡问题之所以一直悬而未决,就是因为莫斯科在背后一直给亚美尼亚拉偏架。纳卡问题分明是俄罗斯制造出来的,可俄罗斯却不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一直忍受痛苦。现在,这个问题好不容易要迎来解决的曙光了,可俄罗斯人却在自己的国家对我们耀武扬威,向阿塞拜疆人炫耀武力。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在这里给大家复述的这两段话,是我从一家俄罗斯军事网站上扒拉下来的。它的原话出自阿塞拜疆国家电视台AZ TV的一位男主持人,这位老兄最近在他主持的新闻节目中对俄罗斯火力全开,甚至不惜指着普京的鼻子发泄怒火。
![]()
这档节目后来让一些俄罗斯网民看到了,于是他们便就着相关话题在俄罗斯网站上进行了讨论。很多俄罗斯网民在听到这位主持人的恶语相向之后都表示非常不爽,觉得这不只是一个媒体人的一时兴起,而是经过了阿塞拜疆政府私下授意的“准官方行为”。
因为AZ TV是阿塞拜疆的国家级电视台,主持人的相关言论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阿塞拜疆政府的意思,现在AZ TV的主持人敢当众对俄罗斯和普京出言不逊,这就足以说明,阿塞拜疆政府对俄罗斯的怨气,显然是大到连遮掩都懒得遮掩一下的程度了。
这事在俄罗斯人看来挺难绷的。因为阿塞拜疆不仅是昔日苏联身上的一部分,而且还是如今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重要的拉拢对象。出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很多俄罗斯人实际上就是拿阿塞拜疆当小弟来看的——尽管阿塞拜疆人既不愿意、也不承认。
![]()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阿关系虽然多有磕碰,但总体上还算说得过去。那为什么这次小弟会突然骑到大哥的脸上来呢?这事就得从上个月下旬发生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的一起执法行动说起了。
6月27日,俄罗斯安全部门为调查2001年商人尤尼斯·帕沙耶夫的谋杀旧案,在叶堡逮捕了约50名阿塞拜疆裔公民——他们大多来自一个长期盘踞当地的犯罪团伙,头目萨法罗夫兄弟经营的“里海”咖啡馆曾因多次违规被查封,却总能“起死回生”。戏剧性的是,两名主犯古塞因和齐亚丁·萨法罗夫在行动中突发心脏病死亡,其他成员或被逮捕(至7月19日)或延长拘留。
![]()
【俄罗斯:一拳打不开,百拳冲你来】
这场看似普通的跨国犯罪调查,却在阿塞拜疆掀起了一场外交风暴,并且成了导致本轮俄阿关系恶化的直接触发点。得知消息的阿塞拜疆外交部几乎是第一时间就炸了锅,阿方不仅向俄方提出了语气极重的强烈抗议,而且还直接召见俄罗斯驻阿临时代办兴师问罪。
![]()
此外,阿方还迅速取消了所有与俄罗斯的文化活动:音乐会、艺术展、电影节……全部叫停,理由是“俄方执法机构对阿塞拜疆人实施了系统性暴力”。受此影响,俄罗斯副总理奥韦尔丘克原定的访阿计划也被紧急取消。阿塞拜疆政府坦言,“在当前局势下,俄官员来访不合时宜”。
俄阿两国的冲突远未止步于外交层面。6月30日,阿塞拜疆安全部队突然封锁了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巴库分社,两名负责人像两只兔子一样,被阿方执法人员押着、蹲着带走。这种极具羞辱性的执法画面被拍下并被发到网上,瞬间点燃了阿塞拜疆国内积压已久的反俄情绪。
![]()
AZ TV的主持人当众直接质问,“普京,你到底在怕什么?难道是因为阿塞拜疆强大了?”;阿塞拜疆《消息报》则是俄罗斯称为“民族监狱”,甚至搬出了列宁当年批评沙俄的老话,指责俄方“延续帝国思维,视其他民族为二等公民”。
最激进的还要数土耳其-阿塞拜疆友好基金会负责人艾格云·阿塔尔,她在社媒平台上直接呼吁,“在俄的300万阿塞拜疆人都站出来抗议俄罗斯的沙文主义”,俨然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架势。
这种情绪爆发的背后,是阿塞拜疆“同族互助”的传统:
哪怕你是一个已经入了俄籍的阿塞拜疆裔人士、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阿塞拜疆仍然会将你视为“自己人”。一旦“自己人”在海外出事,阿方的反应往往带着“护短”的本能,迅速将个案上升为“种族压迫”,用情绪化的舆论将矛盾扩大。
虽然此次俄阿外交风波的导火索是叶堡抓捕事件,但它的根源却远在叶堡之外。
2024年12月,一架阿塞拜疆民航客机在哈萨克斯坦空域被俄防空导弹误击,机上人员遇难。俄方事后虽然作了道歉,却始终没给赔偿。俄罗斯人这种不咸不淡的态度,让一向脾气火爆的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憋了一肚子火。忍了半年之后,终于在这次事件中找到了宣泄口。
![]()
被俄罗斯防空导弹击毁的阿塞拜疆客机
除了客机误击事件之外,俄阿两国更深处的矛盾集中在能源领域:俄罗斯近期轰炸了乌克兰的克列缅丘格炼油厂,而这家炼油厂每年要处理130万吨阿塞拜疆原油,阿国家石油公司的投资因此打了水漂。都说这夺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旧账新仇一算下来,阿方对俄方的怨气自然更重了。
![]()
连接着俄阿两国的油气管道
最关键的是,阿塞拜疆虽然在历史上和俄罗斯渊源颇深,但在苏联解体之后,库巴的心思早就不在莫斯科身上了。
在2020年的纳卡战争之后,阿塞拜疆凭借对亚美尼亚的军事胜利,进一步确立了自己在南高加索的话事人地位,并转而抱紧土耳其和北约的大腿。阿塞拜疆人不再满足于当俄罗斯的“小老弟”,反而萌生出了挑战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传统主导权的念头。
![]()
阿利耶夫和埃尔多安
为此,阿方近年来多次在公开场合和俄罗斯唱反调,反对俄罗斯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重建影响力,为此甚至不惜主动与乌克兰联手:泽连斯基曾特意为阿公民的死亡表示哀悼,食髓知味的阿利耶夫则感谢小泽的支持,不仅如此,双方还计划在巴库进行会晤,就深化乌阿两国的合作进行深入交流。
![]()
阿利耶夫和泽连斯基
前有俄乌冲突悬而未定,后有俄阿关系后院起火。对俄罗斯来说,自己要面对的局面简直不能更糟心了。
【胡萝卜和大棒,两手都要抓,两手都得硬】
当然,身为老牌战斗民族,面对阿利耶夫那头打出来的连环拳,普京也不甘示弱:先是俄罗斯外交部召见了阿塞拜疆驻俄大使,以同样强硬甚至更加强硬的语气表示,“俄方此次抓捕完全合法”;后是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直接批评阿方,称巴库方面近日的举动“有些太情绪化了”。
![]()
不过,尽管俄阿嘴上都不饶人,但其实双方心里也清楚:这事差不多得了,闹大了对谁都没好处。俄罗斯被俄乌战争牵制,腾不出手在高加索大展拳脚;阿塞拜疆虽然一直想“去俄化”,但里海的能源通道还得靠俄罗斯维持。
所以,在经历了短期的风波之后,俄阿这场外交危机大概率会进入一段僵持期,即两国会在外交和舆论上互相指责,而在实际行动中却点到为止。所谓“摊牌”或者“撕破脸面”的时机还远远未到,无论对俄阿都是如此。
![]()
但不管怎么讲,高加索地区的格局都已经变了。在土耳其的推波助澜和乌克兰的煽风点火下,这片曾被俄罗斯人视为“后花园”的土地,正在加速成为俄罗斯和地区国家新的博弈场。阿土耳其的军事合作将进一步深化,这势必会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如果亚美尼亚的亲俄势力失势,那么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也将遭到重创。
![]()
阿亚两国持续多年的纳卡冲突对高加索地区的地缘格局产生了很大影响
而在能源领域,如果阿塞拜疆选择扩大对欧出口,以削弱俄罗斯能源给本国造成的威慑力,那么俄罗斯搞不好就得调整对乌策略,腾出一部分精力来招架阿塞拜疆了。阿利耶夫可不是泽连斯基,这头老狐狸可没那么好对付。
这次俄阿外交风波给我造成的最大触动,就是俄乌冲突的僵持不下,的确是给俄罗斯的国际威信造成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在那些被俄罗斯视作“传统势力范围”的周边地区,比如高加索,比如中亚。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独联体国家敢于公开和俄罗斯唱反调,甚至是给俄罗斯上眼药了。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未必都像阿利耶夫那么张扬,但私下里大多都在干着“去俄化”的事。即便是过去被俄罗斯用来制衡阿塞拜疆的亚美尼亚,这几年对莫斯科其实也不冷不热,反倒更愿意和美西方凑近乎。
![]()
阿利耶夫和普京
假以时日,如果我们也不得不卷入一场和中国的国运息息相关的局部热战,最好的选择或许就是以狮子搏兔、泰山压顶之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威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敌人拿下,而不是弄成像今天俄罗斯打乌克兰这样的添油战术。
俄罗斯的教训提醒了我们,夜长必定梦多。我们周边的日本、韩国、朝鲜、越南没一个是省油的灯,难说这些国家的领导层里就没有下一个阿利耶夫。胡萝卜和大棒,两手都要抓,两手都得硬。这是一个很现实的世界,我们要学会和习惯做一个适应现实主义的人。理想情怀不能丢,但是要做最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