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尾楼业主终于能松口气?最高法新规背后,房贷谁来还的答案藏在这个案例里
在房地产市场的复杂格局中,烂尾楼问题一直牵动着无数购房者的心。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则入库案例,为这一棘手难题指明了新方向。
![]()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房地产市场曾一路高歌猛进,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一个令人揪心的问题逐渐凸显 —— 烂尾楼。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烂尾楼盘已超 3188 个,涉及业主超百万家庭,从繁华都市到中小城市,几乎都能看到这些 “凝固的伤疤”。这些烂尾楼不仅成为城市的不和谐景观,更给无数购房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生活困扰。在漫长等待交房的过程中,购房者们不仅要承受心理上的煎熬,还要继续偿还房贷,生活陷入两难境地。
最高法这个案例给购房者带来了盼头
就在大家为烂尾楼问题深感无奈时,最高人民法院传来了好消息。2025 年 7 月 7 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入库参考案例,为解决烂尾楼纠纷提供了明确指引。这则案例源自江苏盐城中院审理的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案涉商品房已停工,短期内毫无交付可能性,法院最终判决,该商品房购买和贷款合同因合同目的均无法实现而解除,且由商品房出卖人承担已收受的购房贷款、购房款本金及利息的返还责任。这一判决意义重大,它明确了在房屋无法交付且无实际交付可能的情况下,购房者有权解除购房合同与贷款合同,且无需再承担后续房贷偿还责任。
其实,这并非个例。2025 年 6 月,珠海市民张某也因开发商原因无法如期收楼,珠海市香洲区法院同样判决购房及贷款合同解除,开发商退还购房款并承担其他相关款项。如今,最高人民法院将此类案例纳入案例库,意味着各级法院在审理类似案件时,应当参考入库案例作出裁判。这一举措无疑给广大烂尾楼购房者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这么判,法律上站得住脚吗?
也许有人会疑惑,这样的判决是否有充足的法律依据呢?答案是肯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合同的法定解除有明确规定,其中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就是此类判决的重要依据之一。当商品房建设工程长时间停工,开发商逾期交付房屋且短期内无交付可能性时,购房者签订购房合同的目的显然无法实现,此时依法解除合同顺理成章。
同时,与购房合同紧密相关的贷款合同,在购房合同被确认无效、撤销或解除的情况下,其合同目的同样无法达成。相关司法解释也明确指出,购房合同解除后,贷款担保合同的目的不复存在,继续要求购房人履行贷款合同有失公平。所以,从法律层面来看,最高法支持购房者解除合同、停止偿还房贷,既有民法典的支撑,又有司法解释的指引,是完全合理合法的。
实际操作中,难题不少,但这次有了新突破
尽管法律规定清晰明了,但在实际处理烂尾楼房屋买卖纠纷时,仍存在诸多困难。一段时间以来,商品房烂尾情况频繁发生,各地虽不断推出保交楼政策与实践,但具体到每一个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情况却复杂多样。购房者在 “收不到楼,却还着贷款” 的艰难处境下,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时,有时会遭遇非法律因素的阻碍,比如部分案件在裁判适用过程中可能存在拖延、避而不审等情况,使得本可通过司法解决的纠纷变得更加复杂。
如今,最高法将此类案例纳入案例库,就是要打破这些现实困境。各级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必须参考入库案例,若不适用或不参考,需在裁判文书中详细说明理由。这一规定极大增强了司法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让购房者的维权之路更加顺畅。它也警示相关部门和人员,在处理烂尾楼纠纷时,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不能让购房者的合法权益继续受到侵害。
(提醒:内容来自南方都市报、N视频。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尾声:
“ 最高法的明确态度,为烂尾楼纠纷的解决提供了司法保障,也让更多购房者看到了权益维护的希望,这一举措或将推动房地产市场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注「财鲸眼」,做复杂市场的清醒者!
声明:关于内容准确性的补充说明
内容核实承诺:「财鲸眼」致力于提供客观、准确的内容,但不排除因信息更新滞后、数据来源差异或理解偏差导致内容存在瑕疵。
读者反馈通道:若您发现文章中存在数据错误、事实性偏差或逻辑争议,可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及时调整:
1、邮箱:caijingyan66@163.com 邮件中注明修改内容。
2、后台留言:请在文章底部点击“发私信”并提供具体指正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