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碱基编辑器(Base editor,BE)是胞嘧啶脱氨酶(cytosine deaminase)或腺嘌呤脱氨酶(adenine deaminase)与核酸酶活性丧失的 CRISPR 蛋白(dCas)共价融合而成的,其中,胞嘧啶碱基编辑器(CBE)可在基因组中实现 C:G 到 T:A 的碱基转换,腺嘌呤碱基编辑器(ABE)可在基因组中实现 A:T 到 G:C 的碱基转换。
然而,现有的碱基编辑器会修改编辑窗口内的所有胞嘧啶或腺嘌呤,这限制了它们碱基编辑的精确性。
2025 年 7 月 7 日,芝加哥大学汤玮欣团队在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发表了题为:High-precision cytosine base editors by evolving nucleic-acid-recognition hotspots in deaminas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聚焦于开发高精度的胞嘧啶碱基编辑器(CBE),通过定向进化改造大肠杆菌的 tRNA 特异性腺苷脱氨酶(TadA), 解决了现有碱基编辑器存在的“非特异性编辑”问题,提升了碱基编辑器的精准度,有助于推动为碱基编辑的临床应用。
![]()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对大肠杆菌的 tRNA 特异性腺苷脱氨酶(TadA)的核苷酸和序列特异性进行了改造,以精准定位胞嘧啶编辑。
研究团队通过定向进化,对多个核酸识别热点进行策略性采样,开发出了 16 种源自 TadA 的NCN特异性脱氨酶,这些脱氨酶涵盖了目标胞嘧啶所有可能的 -1 和 +1 上下文,为碱基编辑器的定制提供了按需选择的脱氨酶。
研究团队将这些变体应用于:
1)纠正 ClinVar 记录的与疾病相关的 T:A 到 C:G 转换,在 81.5% 的情况下比传统的碱基编辑器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2)在体外模拟两种癌症驱动突变——
KRASG12D (ACC)和
TP53R248Q(CCG)。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为提出了获取精确碱基编辑器的通用策略,有助于推动碱基编辑的临床应用。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7-025-02678-w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