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师范大学
首届“敬文民间文学暑期学校”
圆满落幕
为推动民间文学学科的创新发展,提升学生的专业学术素养与研究能力,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与北京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承办的首届“敬文民间文学暑期学校”于2025年7月1日至5日顺利举行,并于5日下午圆满结束。本届暑期学校邀请到海内外民间文学、民俗学等领域的知名学者作为主讲教师,遴选出来自国内外21所高校的30名正式学员参与。在为期五天的活动中,通过举办前沿学术讲座、田野调查和论文评议等多种形式,为青年学子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7月1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朝戈金主讲了《从口头传统到口头诗学》,讲座由杨利慧教授主持。朝教授针对“笔墨中心主义”遮蔽民众口头文化的现象,提出从口头传统、口头艺术到口头诗学的研究路径,强调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以口头诗学深化民间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7月1日下午,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江帆主讲《“看山还是山”:民间叙事讲述者田野研究的三重境界》,康丽教授主持。江教授从“中国传统哲理‘看山是山’”切入,结合三十年谭振山故事研究,阐释了民间叙事的情感价值与文化意义,指出其为数智时代安放灵魂提供了“栖息之所”,具有学术思考与文化反哺的双重价值。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7月2日上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荣休杰出教授理查德·鲍曼(Richard Bauman)在线主讲《民间文学的再媒介化》,讲座由杨利慧教授主持并翻译。鲍曼教授从广义媒介视角出发,构建了涵盖传播手段、信息形式、技术媒介、感知通道与社会组织的系统性研究框架,细致分析了将口头艺术适配于录音的再媒介化过程,为学界深入探究媒介变迁对民间文学带来的影响以及其中的能动性主体实践,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范例。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7月2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毛巧晖主讲《中国民间文学学科史本土化的建构与反思》,康丽教授主持。毛教授从学科史视角梳理了民间文学的发展脉络,探讨了群众文艺、通俗文艺与民间文艺的相互关系,为民间文学学术史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并提出以思想史推动学科整体发展的思考路径。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7月3日上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荣休高级讲师苏独玉(Sue Tuohy)主讲了《民歌研究的基本概念与方法:条件和媒介变化中的重复模式》,彭牧教授主持。苏老师剖析了中国西北“花儿”歌曲在长时段传播和再现中的重复模式,指出民歌“重复”是文化与政治环境选择、固化并赋予意义的过程。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7月3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施爱东主讲《“四大传说”的经典生成与互动式学术写作》,彭牧教授主持。施教授以“四大传说”的概念切入,追溯了知识从学术内部萌芽、经由社会外部多重力量交织塑造,最终成为社会性概念的全过程,绘就了“四大传说”由无到有的动态生成史。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7月1日—3日晚间,北师大文学院杜博思教授与唐璐璐副教授对所有学员提交的论文进行了认真评议。对学员们提交论文中涉及的问题意识、理论运用、论述逻辑与学术规范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
![]()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7月4日,学员们在杜博思教授和国家级非遗项目“八达岭长城传说”代表性传承人池尚明老师的带领下,亲赴石峡村和关沟开展了田野调查。这一实践环节让学员们走出课堂,亲临民间传说生发的具体场域,在传承人的现场讲述中,深刻体认了民间文学作为“活态”文化的面貌与田野作业的独特价值,有效强化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意识。
![]()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7月5日上午,北师大文学院教授、民间文学研究所所长杨利慧主讲了《动态文类观与神话的再界定》,康丽教授主持。杨教授回顾了神话主义概念带来的影响,并基于形式、内容、功能与语境四标准,提出动态文类观,强调主体作用、跨媒介特性与语境流动,并倡导从生成过程而非静态文本重塑当代神话研究,解决广狭神话观局限的问题。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7月5日下午,北师大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教授万建中主讲《重建民俗生活世界的故事学》,康丽教授主持。万教授阐释了故事学与民俗生活的深层关联,主张将田野作业融入故事诗学,通过主观建构与意义创造,以故事思维与诗意观照激活民俗学活力,并提出关注民间叙述活动的社会功能、民俗事件的生成机制及时间、空间与关系要素的三种研究方法。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举行的结业式由杨利慧教授主持,万建中教授致辞。万建中教授鼓励学员关注底层社会群体的命运与情感诉求,并寄语学员在未来取得更大成就。杨利慧教授代表研究所向所有结业学员表示祝贺。山东大学姬厚祥与陕西师范大学王夕丹作为学员代表发言,表达了对北师大文学院组织此次活动与周到安排的感谢,认为此次暑校课程设计精心,内容丰富,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理论知识,也帮助其增强了田野实践能力,这段北师大经历将激励他们继续前行。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杨利慧教授、万建中教授、康丽教授、彭牧教授与唐璐璐副教授共同为学员与志愿者们颁发了证书。
![]()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本届“敬文民间文学暑期学校”通过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为青年学子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传承与创新探索的平台。这一活动不仅是对钟敬文先生治学精神的生动传承,也是北师大民间文学学科优良教育传统的延续。活动有效促进了国内外学者与青年学子间的深度对话,推动了民间文学、民俗学领域前沿理论的传播、研究方法的交流与自主知识体系的反思。首届暑校的成功举办,不仅具有开创性意义,更将为新时代民间文学研究的创新发展、新文科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跨代际学术共同体的培育注入持久动力。
到民间去
顾 问:万建中
杨利慧
指导老师:唐璐璐
摄 影:李欣然、熊睿
撰 文:赵帅鹏、焦文静、
贾怡文
本期编辑:李不云
![]()
投稿地址:mjwxyjs@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