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些老乡都说,出门跟进了蒸笼似的。可看天气预报,数字总没自个感觉的那么烫人。这可不是气象部门藏着掖着,里头有讲究呢。
![]()
人家测的是标准气温,有套严格的法子。
得在空地上搭个百叶箱,箱子漆成白的,离地1.5米高。周围不能有高楼大树挡着,就像给温度计找了个敞亮地儿。
这样测出来的,才是自然状态下的空气温度。咱平时觉得热,那是体感温度在作怪。
大太阳底下晒着,身上直接吸热,能不更烫?
要是赶上个闷葫芦天,湿度大,汗水根本蒸发不了。身上黏糊糊的,热气全憋在体表,能不难受?
![]()
再赶上没风的时候,热气堆在身边散不出去。就跟待在没开电扇的屋里似的,越待越闷。
城市里的老乡感受更深,到处是水泥地、高楼。白天吸热晚上放热,热岛效应一叠加,更烤人了。您想啊,柏油路上能煎鸡蛋,车晒一会儿能蒸馒头。
这些地方的温度,跟标准气温当然不一样。老辈人有经验,看天看云看体感,土办法也管用。但咱也得知道,预报温度是科学测出来的参考。
就像种地看节气,心里得有个准谱儿。我个人觉得,下地干活别光盯数字,多留意身体反应。要是觉得头晕乏力,赶紧找阴凉地歇着,别硬扛。
不同地方的老乡也要注意,山区早晚凉,平原晒得猛。
![]()
浇水施肥选早晚,别在大日头底下忙活。
家里有老人孩子的,屋里得通风,备足绿豆汤。
这会儿赶紧检查家里的防暑物件,风扇空调擦擦洗。
草帽水壶备齐当,出门干活别嫌麻烦。天气再热,咱也得把身子骨顾好,才有劲忙农活儿。
您要是还有啥防暑的好法子,也欢迎在底下说说。记住了,天热别慌,科学应对,咱就能顺当熬过这阵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