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地球和火星同处太阳系“宜居带”,个头相近、成分相似,为何一个生机盎然,一个却像被“按了暂停键”般死寂?
这个困扰科学家多年的谜题,最近被NASA的火星车找到了关键线索。最新研究显示,火星或许曾有过零星的“绿洲时刻”,但注定难以成为生命的温床——而这一切,竟和一种常见的“石头”有关。
火星的“水密码”:被“吸走”的二氧化碳
我们知道,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关键。尽管如今的火星地表干旱如沙漠,但探测器早已发现,其表面布满古河流、湖泊冲刷的痕迹,说明远古时期这里曾有水流淌。可这些水为何没能长期存在?
今年,NASA的“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岩石中发现了大量碳酸盐矿物(类似地球上的石灰岩)。这类矿物就像“二氧化碳海绵”,会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固定在岩石里。
地球的气候之所以能稳定维持液态水,靠的是一套“碳循环”系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风化作用进入岩石,又通过火山喷发重新释放回大气,形成平衡。但火星的火山活动比地球弱得多,二氧化碳被碳酸盐“吸走”后,几乎没有新的气体补充。这导致火星大气越来越稀薄,温度急剧下降,液态水难以长期存在。
短暂“绿洲”后,是亿年荒漠
研究团队通过建模发现,火星历史上可能出现过一些“宜居小插曲”——比如某些区域、某些时期,液态水会短暂出现。但这些“绿洲”只是例外,而非常态。
举个例子:假设某一阶段火星大气足够温暖,河流开始流动,碳酸盐矿物就会迅速“工作”,吸收二氧化碳;随着大气变薄,温度下降,河流很快干涸。而这一次干涸,可能就是1亿年的漫长等待——对生命来说,这样的时间跨度太残酷了。
寻找生命:火星是“反面教材”还是“希望之星”?
目前,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也在火星古三角洲的干涸湖岸发现了碳酸盐的痕迹。科学家下一步计划,是通过火星采样返回任务(中美都计划未来十年实现),带回更精确的岩石样本,验证这一理论。
更重要的是,这项研究指向了一个终极问题:宇宙中像地球这样能稳定孕育生命的行星,到底有多罕见?
如果最终确认,火星在有液态水的时期也从未出现过哪怕微小的微生物,那可能意味着“生命起源”在宇宙中是极难发生的;但如果找到火星古生命的证据,就相当于告诉我们:只要条件合适,生命在行星尺度上可能是“容易”的。
从“好奇号”到“毅力号”,人类对火星的探索从未停止。每一块火星岩石的秘密,都在帮我们拼凑“生命为何选择地球”的答案。
你觉得火星曾经存在过生命吗?如果未来在火星发现微生物,会改变你对“宇宙生命”的认知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