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房价下行的这几年,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收到准业主们的求助,说新交付的房子出现外墙皮脱落、公区减配、货不对板等质量问题,请求帮助发声一下。
这些项目包括商品房和保障房,价格从几万一平到10万多一平的都有。
起初,我也写过相关的文章报道,有些还被要求删除,当“交房即维权”成楼市常态,个体的很多应对策略都显得苍白无力。
所以一些读者过来问,现在新房还能不能买?有什么新楼盘推荐的时候,我的建议通常是:先降低新房交付预期,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适的选筹。这份平和心态,其实也适合很多深圳家庭。
01
在深圳,有一个残酷的教育现实:
2025年深圳中考数据显示,报名人数超14万人,而全市的公办普高招生计划仅约7.2万人。
这意味着,近一半的初三学子,将无缘公办普高。
更扎心的是,深圳拼命建新高中,但四大、八大的学位并无明显增长。头部学校录取数据逐年下滑,卷得要死要活,也未必能挤进理想高中的大门。
事实上,翻开教育的心路历程,大部分家长都走过这条轨迹
幼儿园:孩子将来有希望上清华北大,疯狂报名学英语、数学、钢琴、绘画等各种补习班。
一年级:985、211也行,开始刷题、背古诗、学奥数。
小学阶段:买个学位房,上个好初中,考个好高中。
初三:能考上高中就谢天谢地。
高中:上个本科就好,孩子健康快乐最重要。
放眼中国,98%的孩子其实都是普娃,养好一个普娃,比培育天才更具挑战。强行把孩子塞进学术模子,如同强求仙人掌像玫瑰一样开花。
因此,越是学霸型父母,越是很早就能看出来孩子是不是那块料,因为他们太清楚真正的学霸是什么样子了。
对于普通中产家庭来说,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与其为了孩子苦拼一套又老又破的学区房,不如买个居住条件好点的潜力房,往往更为划算。
特别是到了改善阶段,如果选择卖掉现有住房,加杠杆去置换一套居住体验打折扣的名校学区房,最后很容易拉低整个资产成长效率。
02
昨天,深圳楼市有个非常血腥的法拍:
龙华玖龙玺花园一套建面约40㎡商铺,原业主于2017年以504万买入,八年供楼200多万,总成本超700万。如今,这套商铺仅以77万法拍成交。
绝对的血亏。。
如何看待这个案例呢?
评估一件东西是否钱,不是看它的成本价,而是看它在二手市场的接受度。
简单来说,个人买家、银行或典当行愿不愿意收、能给出什么价,就是最直接的答案。
这个逻辑在房产投资上尤为明显。
公寓、商铺和写字楼这类房产,非专业玩家之所以要尽量避开,关键就在于它们在银行体系内的认可度很低。
当你试图用这些房产去银行抵押贷款时,往往会碰壁——银行普遍非常谨慎,要么直接拒绝,要么给出的估值低得惊人,除非是顶级地段的稀缺旺铺。
银行的态度,清晰揭示了这类资产的流动性和价值风险。现在很多老破大,同样面临类似的情况。
03
房子作为商品,比降价更可怕的,是流通性差。
流通性较差的房子,平时用来居住没啥感觉,等后面想要置换或卖掉的时候,房子的缺点就会全部暴露出来。
市场火热时是另一番光景。买家热情高涨,带着滤镜看房,边边角角的小毛病都自动屏蔽了,哪怕奇葩户型也能卖出好价钱。
但市场一旦转冷?买家立刻切换“侦探模式”,眼光锐利得像X光机,任何瑕疵都可能成为砍价或拒绝的理由。而各方面都比较好的房子,往往更容易被市场认可。
换个角度,我们在买房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带着卖房思维,去核心地段挑选个好房子。
哪怕不买在深圳最核心区,也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买到一套以后能够好出手的潜力地段房子。
买房是人生屈指可数的重大决策,一次懈怠或冲动,代价可能贯穿半生。
不必过度焦虑,也勿盲目乐观。对于优质资产,即便短期波动,长期也难让你吃亏,尤其算上自住带来的那份安定与幸福感。而对于鸡肋资产,不要对它抱有什么幻想,时间只会加速它的陨落。
好房子是筛选出来的。用脚丈量过足够多的房子,心中自有一杆秤。谨慎源于经验,底气来自见识。家的重量,值得你每一步都走得稳当踏实。
买房和换房作为普通人的超大额支出,同时又是极其低频的行为,绝大部分人都缺乏经验。而缺乏经验却要做如此重大的抉择,做对了当然皆大欢喜,做错了很可能会悔恨终身。
买房前来找我做一次付费咨询,可以帮你避开所有免费的坑。
如果你感觉无从下手,对买房感到迷茫,欢迎你私信我预约咨询,让我们为你的家庭资产保驾护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