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县城一角
盛夏的面粉厂小游园里,年近七旬的县城居民王正太坐在长椅上,望着嬉戏的孩童感叹:“以前一提起这里大家都皱眉,如今建了小游园,步行几分钟就能赏花看风景,住在这里是满满的幸福感!”这番朴素的话语,折射出古浪这座西北小县城这几年的巨变。在八步沙精神的感召下,一场以绿为底色的精致县城变革正在河西走廊上蓬勃生长。
小游园建设:方寸之地承载民生大幸福
市民在小游园散步
古浪县巧妙利用城市“金角银边”,将废弃地、边角地转化为县城居民珍贵的绿色福祉地。劳动公园、陈家沟小游园与四小小游园相继落成,园内不仅铺设蜿蜒园路,更创新融入景观水系等文化元素,让居民在休闲中触摸历史文脉。黄昏时分的人民公园成为了市民乐园——广场舞队伍随乐律动,健身人群穿梭于花草树木的林荫道,孩童在亮化灯带点缀的园内追逐嬉戏。“这个公园修得十分好,我每天早晚都来跳舞,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五年了!”县城居民张红的笑语道出小游园带来的持久温暖。
这些看似微小的空间,实则是古浪县城城市生态网络的神经末梢。2024年,古浪镇暖泉村、丰泉村等10个地块的乡村振兴示范点绿化工程持续推进,新增绿地9.8万平方米,将绿色福祉延伸至城乡接合部。曾经被遗忘的角落,如今变成承载欢声笑语的“城市客厅”,诠释着“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理想生活。
街巷绿化:绿色动脉编织生态之城
县城主干道
行走在古浪街头,一条条绿带如翡翠飘舞。南入市景观大道两侧的立体绿化飘带绵延数公里,国槐与云杉错落交织;上城老街景区通过仿古花箱与攀缘植物,实现历史风貌与生态功能的有机融合。更令人惊叹的是数据背后的生态雄心:2025年全县新增城市绿地1.22万平米,累计建成区绿地面积达206.24万平米,较2019年增加147.75万平米,绿化覆盖率攀升至42.58%,较2019年增加30.52%,远高于西北地区县城平均水平。
县城主干道
生态建设的脚步从未停歇。2025年初启动的城乡生态综合治理项目,采购国槐、云杉、樟子松等苗木,以0.85万亩国土绿化工程构筑生态屏障,从苗木采购到技术保障,形成全链条推进机制。在迎宾路等街道,新栽植的各种绿化苗木已初绽新绿,不同季节的叶色变化与花果交替,赋予街巷四时不同的生态美学。
环卫革新:市场化机制擦亮城市底色
市民在公园唱歌
随着绿化版图扩张,古浪县创新引入环卫绿化市场化运行机制。2025年6月,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招标公告,通过专业化招标代理服务,将城区环卫绿化整体外包运营。新机制明确要求中标企业严格履行农民工工资支付责任,建立信用审查“防火墙”——投标企业必须提供“信用中国”网站生成的信用报告,杜绝失信主体参与。
这一改革使城市管理迈向精细化。市场化企业配备现代化清洁设备,实行“机械清扫+人工保洁”的组合作业模式;绿化带实施分级管护,重点区域专人值守;垃圾分类亭与生态公厕等设施同步更新。居民周玉学感慨:“现在早晚散步,路上干净得找不到一片纸屑,连树池里的石子都摆得整整齐齐。”城市颜值的提升,正是源于这些细节之处的用心。
八步沙精神:绿色基因引领可持续发展
体育公园
古浪的蜕变,深植于“八步沙精神”的坚韧基因。面对干旱少雨的自然条件,古浪人民选择科学绿化与制度创新双轨并进:一方面优选耐寒耐旱的乡土树种,云杉、国槐、樟子松成为绿化主力;另一方面创新推行“绿地倍增行动”,通过见缝插绿、拆违补绿最大限度挖掘空间潜力。
市民在公园健身
更可贵的是生态建设与民生改善的同频共振。在公园建设中预留充足的健身广场;在绿化项目中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在市场化改革中保障农民工权益。如今走在古浪街头,绿意盎然中跃动着勃勃生机——晨练的老人在云杉下吐纳天地之气,放学的孩童穿过花径归家,生态优势正转化为最具吸引力的发展优势。
市民在人民公园健身
航拍县城一角
夕阳西下,各小游园亮起暖黄色灯光,居民们的谈笑声与广场舞旋律交织升腾。这座曾以苍松闻名的古城,如今把自己活成了一棵生机勃发的大树——206万平方米绿地是它的年轮,42.58%的绿化覆盖率是它的冠幅,街巷间流淌的绿意是它不息的汁液。古浪的故事证明:当生态优先融入城市血脉,最朴素的草木也能生长出最动人的春天。
本文来源:古浪县融媒体中心
阅读更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